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浅析电场能     
中学阶段第一次出现电场能这一概念是在现行普通高中物理教材《电容器的电容》一节:充电后的电容器,“两个极板上都保存有电荷,两极间有电场存在.充电过程中由电源获得的电能储存在电场中,称为电场能”:“放电后,两极板间不再存在电场,电场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至于怎样理解电场能,教材并没有作进一步的解释,这也正是教学研究中经常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利用超声波对汽车运动速度的测定,就是利用超声波的直线传播和反射,通过对超声波从发射到返回时间的测定,测出汽车遇到超声波时的位置,进而测出其运动速度的。  相似文献   
3.
问题1 一个有缺口的金属圆环,如图1。如果将其放在炉子上烤,使其温度升高,请问缺口是变大还是变小?  相似文献   
4.
中学物理实验中,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实验原理是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E=U+Ir,数据处理采取作图法,其U-I图象如图2所示.实际上,图2可以认为是确定电路中滑动变阻器R的"伏-安特性曲线".由部分电路的欧姆定律U=IR可知,导体的U-I图象上某点与坐标原点连线的斜率,等于该状态下导体的电阻.由此可以看出,在电源确定的电路中,导体的电阻变小时,其两端的电压减小,电流增大,反之相反.下面举例说明滑动变阻器的"伏-安特性曲线"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干涉现象中振动加强点与减弱点的判定,一般采用解析的方法:两列相干波叠加区域内某质点的振动是加强还是减弱,取决于质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Δx.对同步调相干波源,若Δx=kλ(k=0,1,2,…),即Δx为波长的整数倍,则该质点振动加强;若Δx=(2k+1)λ/2(k=0,1,2,…),即Δx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则该质点减弱.对步调相反的相干波源,以上结论正好相反.教学实践发现,用解析法寻找两相干波源连线上的振动加强点和减弱点,不符合学生初学干涉时的认知水平.实际上,全日制普通高中教材在《波的干涉》一节是用示意图的方法形象展示干涉图样的,用上述解析法求解干涉…  相似文献   
6.
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2年审查通过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物理》第一册《牛顿运动定律》一章,有若干欠妥的例题和练习题,以第52页例题为例子以辨析。  相似文献   
7.
以加速度α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里通过的位移差△s满足:△s=αT^2.该公式常用于高中物理实验中分析打点的纸带,以求得物体的加速度.  相似文献   
8.
不同版本的中学物理教材,在“万有引力定律”的相关章节中,都有人造卫星及由此引人的宇宙速度的教学内容,教材普遍给出了第一宇宙速度大小的推导,但对第二宇宙速度和第三宇宙速度只是给出了粗略介绍,现行的新教材和正在试点的新课标教材,在阅读材料中还给出了“逃逸速度是环绕速度的√2倍”的理论结果。教学发现,同学们对这些知识兴趣浓厚、刨根问底.为此,笔者在剖析宇宙速度概念的同时,做了相廊的推导。不妥之处,恳请赐教.  相似文献   
9.
【例题】如图1所示,阴影区域是质量为M、半径为R的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挖去一个半径为R/2小圆球后的剩余部分,所挖去的小圆球的球心O′到原球体球心O的距离是R/2.求球体剩余部分(阴影区域)对球体外离球心。距离为2R、质量为m的质点P的万有引力F.  相似文献   
10.
回旋加速器是中学物理电磁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巧妙地将电场对带电粒子的加速和磁场使带电粒子的回旋结合起来,实现了在较小空间对带电粒子的多次加速.其工作原理,教材中作了详细的讲解.然而教学实践发现,具体到带电粒子在回旋加速过程中的运动径迹,不少学生存在模糊认识,甚至在一些教辅资料上也存在错误之处,因此,有必要就此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