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0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1.
Although the lifetimes of Charles Dickens(1812—70)and Goerge BernardShaw(1856—1950)overlapped for only fourteen years and,in a sense,theywere not writers of the same times,they were quite the same in many aspects.One was“the greatest representative of English critical realism”and offered“amost complete realistic picture of the English bourgeois society of mid-19th  相似文献   
2.
以多重历史视域融合理论作为支点,从作者、元典文本、阐释者、阐释文本及相应的历史文化背景等多方面,认知中国传统哲学典籍在特定历史条件、社会发展、群族认同等过程中提出的相对“规定”意义。这种规定意义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对于历史上的阐释者和译者均已不是“主观知识”,而是“客观知识”。译者只能是既要“潜回”到相应的历史时期,体会原作者和阐释者的本意,对作者、阐释者和文本进行历时和共时的分析比较,确定在该阶段和该背景中相对稳定的含义,译出符合特定时期、特定流派的特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全球文化和谐平等相处为出发点,深入讨论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目的、性质与原则等根本性问题,认为其目的既要保持中国文化个性,维护民族文化身份,又要促进互镜与互竞,建构全球文化多元化。其性质是促进世界各种文化平等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跨文化传播与交流活动。其英译原则应该是保持文化个性,力求形神兼备,减少文化亏损;平衡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