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谈汉语运用中的歧义现象(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口语里也存在歧义现象。 例如: (17)我买的西瓜。 (18)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 (19)你为什么打他? (20)我看见他太激动了。 (21)我们没有做不好的事情。 (22)别怪我妈妈。 这些都是可作两种理解的歧义句。在口语里,通过不同的重音、停顿,这种句子可以分别表达不同的意思;歧义又可以在重音、停顿的帮助下消除。因而,口语中的歧义句又可分为两类: 1.例(17)(18)(19)都是由重音不同而产生歧义的。  相似文献   
2.
谈汉语运用中的歧义现象(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运用中的歧义现象在各级语言单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本文只就单句(或短语)中的歧义现象做些分析整理,试图探讨这些歧义句(或短语)在符合汉语语法规范的组合中,既可表述这样的意思,同时又可作另一种理解,既可以这样分析,也可以做另一种图解——不同的理解、解释还都有道理,都符合汉语规律——的原因,认识消除歧义的途径和方法。为此,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汉语运用中存在的岐义现象。先看例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