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庄子美学的内在超越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美学作为一个内在的超越性结构,“人间世”是其审美超越的起点,“逍遥游”是心灵的审美超越之途,“与道冥一”则是一种精神超越的审美回归。庄子通过心灵的“逍遥游”来“与道冥一”的过程,实则借审美来完成人生境界的提升与超越。  相似文献   
2.
《诗》早期特殊的传播方式,是其经典化历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国家制度化的“采诗”与“献诗”,作为一次自下而上的传播,使《诗》由乡间里巷走向了神圣的庙堂圣殿“;诗”的礼乐制度化,则标志着《诗》由民间歌谣转化为典礼乐歌,在自上而下的传播中被赋予了整合社会价值导向的教育意义;春秋战国间的“赋诗”与“引诗”,将这部先王之书广泛应用到具体社会生活中,《诗》成了政治生活中交流的工具,进一步为它的经典化打下了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3.
对文学意义的追寻——金元浦教授访谈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元浦,1951年生,浙江浦江人。中国人民大学中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艺学学科带头人,中国人民大学人奥运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中外艺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艺理论》主编,辑刊《化研究》主编。化研究网www.culstudies.com总编。金元浦教授的(《学解释学》是国内全面系统研究当代学解释学的具有开创性意义的理论专,在《接受反应论》中,他仔细梳理了当代西方现象擘、解释学与接受美学的发展史,而在《大美无言》与《读,学的上帝》两部作中,他又用学解释学的理论深入到作品解释与批评的实践中。这四部作分别从史、论与批评实践的角度共同构筑了一个成熟的学解释——接受批评的理论体系,在我国当代艺学建设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本访谈即是围绕学解释学的有关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