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某日笔者在作文课上引用了《围城》中的两个句子,让学生耳目一新:学生在赞叹之余不禁兴起捧读《围城》的风气,读过之后大为感佩钱钟书的文笔,感觉在写作上受到了很大启发,为打开思路、转换视角、力求文笔新颖找到了突破口。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粗浅地谈谈书中的比喻修辞对作文教学的帮  相似文献   
2.
在时下严峻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就业主体性的发挥程度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但由于教育文化、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心理特点等原因,大学生中存在着就业主体性缺失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生涯规划意识薄弱、求职中存在依赖心理、行为被动,就业自主能力不足等方面.高校应该通过转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思路、利用引导服务活动以及实习实践锻炼来多方面培养、提高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3.
苏轼是北宋中期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他诗文、书画无所不精.在绘画方面,苏轼既有丰富的创作体验,又有见解精深的绘画思想。苏轼的美学思想无论在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史还是在当代都是非常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他对文人画理论上的建树,使文人画很快成为了一时之风尚,以苏轼为代表,推动了文人画的形成和发展,开创了文人画的新时代,影响企及北宋及其以后的中国画坛。  相似文献   
4.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启我国建设世界强国的新征程。国家把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作为当前创新改革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期的创新创业政策为我国高校人才带来新机遇,指明新方向,成为带动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新引擎。高校应加强资源整合、拓宽平台,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措施;广大学生应加强创新自信、培养创业能力,努力提升自身格局。全社会应在坚持创新导向的基础上,力求通过全方位、多层次、广渠道的参与方式,不断提升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  相似文献   
5.
腾讯QQ的盈利模式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智芳 《内江科技》2009,30(2):25-25
电子商务企业如何盈利一直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文章通过对腾讯公司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得出一些电子商务企业拓展盈利途径和创新盈利模式的启发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95后"进入研究生阶段后表现出一定的心理特点,这些特点给高校研究生入学教育带来很大挑战。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入学教育力度较小,模式和本科生类似,存在未充分考虑"95后"研究生特点、教育体系不完善、各教育主体未形成合力等问题。而入学教育是研究生思维转变的重要时期,高校需在入学教育上加大力度、下足功夫,在分析"95后"研究生入学教育问题的基础上,明确提升路径,促进研究生入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共同服务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普遍共识,也是新时期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措施。要充分认识构建高校家校合作新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确立高校家校合作的基本原则,明晰角色定位,优化合作内容,创新家校合作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浅谈大学生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应放在诚实守信上,诚实守信在《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被确立为每个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然而,近几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国家助学贷款、拖欠学费等一系列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因此,对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研究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结合新形势下的社会现状和毕业生特点,梳理主动、被动两类“慢就业”学生群体及其在就业工作中的各方面具体表现,分析社会、家庭、求职技能与学生心理四个层面的相关因素,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提出毕业生“慢就业”全过程精准帮扶提升路径,助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有效平台。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开展责任意识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对工作意义的理解,鼓励大学生勇于承担家庭、社会和国家发展的义务及责任,主动地开展职业探索与实践的有效方式之一。在职业生涯教育中开展责任意识教育,需要树立责任意识教育理念、丰富责任意识教学内容、改进教育教学方式、建立课程的责任化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