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近年来,以反比例函数图像为载体的试题,形式多变,结构多样,新颖独特,且蕴藏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已然成为了中考的热点问题之一.这类试题主要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易融性”,双曲线中可以融入各种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梯形等无一不在其中,考查双曲线与各种图形的联系,并借助它们的联系求面积或k值;二是“易联性”,以双曲线为主线,关联各种方法,既可用运算较多的解析法求解,也可用思维灵活的面积法求解,兼顾到数和形两种思维特点,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一道几何题为例,通过结构分析、解法探究厘清问题的各类解法及解法诞生的源头,借助问题“一般化”将题目变式拓展,深化此类主题的研究,并揭示问题的关联体系,促进对平时试题的研究和解题教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结点下数学概念课是知识网络体系中的重点,以八年级“矩形性质”一课为例,基于不同学段和不同教材的对比,产生对“矩形”教学的思考,并通过挖掘其背后的结构关系,结合内在理解,给出基于“贯彻”的教学设计,为此类概念课提供教学视角。  相似文献   
4.
<正>1试题呈现(南京中考第27题)在平面内,将一个多边形绕自身的顶点A旋转一个角度θ(0°<θ<180°),再将旋转后的多边形以点A为位似中心放大或缩小,使所得的多边形与原多边形对应线段的比为k,称这种变换为自旋转位似变换。若顺时针旋转,记作T(A,顺θ,k);若逆时针旋转,记作T(A,逆θ,k)。  相似文献   
5.
概念课是数学知识网络中的重点.文章以“因式分解”一课为例,基于不同学段和不同教材的对比,产生对因式分解的几点思考,并通过挖掘背后的知识关联,结合概念理解,给出贯穿“从何—为何—是何—如何—成何”的教学设计,为此类概念课提供教学视角.  相似文献   
6.
轨迹法是解决线段最值问题的重要方法。求解三角形绕定点作“定角定积”变换问题时,应抓住对应点所呈现的轨迹特征,通过问题介绍和结论证明揭示变换过程中的定量元素,从而捕捉轨迹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