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一 20世纪以来,大量出土的汉代简牍表明,这一时期书信写作载体以木牍为主,也有使用素帛的.<说文解字>载:"牍,书版也."出土的木牍长度基本为汉一尺,长度23厘米左右,宽度大多在2.5厘米到8厘米之间.  相似文献   
2.
浅析西汉前期世风世俗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俗化社会风尚在汉前期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这一现象在西汉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并不多见.文章对西汉前期世风的世俗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后,认为西汉前期的世俗化世风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时人的趋利求富的心态;二是追求世俗的享乐;三是对生命寄予永恒地期盼.  相似文献   
3.
东汉太学生运动所具有的特点,与东汉太学教育有着深刻地联系。教育规模地扩大、生员出身的多样化,使学生运动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影响广泛。“学仕结合”的教育原则决定了太学生高度的政治热情。太学的学风,形成了学生运动独特的斗争方式。  相似文献   
4.
东汉时期,教师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和威望,受到社会各阶层普遍的尊重。尊师社会风尚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经学在国家政治、社会领域内权威地位的确立;汉代儒家思想对教师重要地位的肯定;教师在践行儒学理想时所形成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传统观点认为,汉代,所有的臣民上书均属于公文.本文认为,其中的民众、地方属吏的诣阙之章并非公文.本文从概念内涵、文体学著作、文体类别、交付渠道等方面论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6.
秦始皇“焚书坑儒”,采取了政治,法律等强制性手段统一思想文化,背离了宗法社会的文化传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人们的思想文化领域内,采取教育、引导等手段统一思想文化,顺应了宗法制社会的文化传统。秦皇汉武的文化政策都适应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相似文献   
7.
传统观点认为,汉代,所有的臣民上书均属于公文。本文认为,其中的民众、地方属吏的诣阙之章并非公文。本文从概念内涵、文体学著作、文体类别、交付渠道等方面论证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8.
《史记》中体现了司马迁强烈的宣扬汉德之情。这在《史记》表明著史目的的自序和其他篇章中有非常明确的表达。“宣汉”思想是司马迁继承父亲的遗愿和对史索职责更深层认识的结果。是史学实录精神的要求,也是他内在思想的逻辑旨归和进步史观的必然结论.  相似文献   
9.
《汉书》断代史的体裁是史学的创新。它的十志部分采用了通史形式,使“断”和“通”完美地结合。通古今的十志扩大了记事范围,保存了丰富的内容。经世致用的写作目的使十志体现了作者宣扬汉德、针砭时弊、匡正汉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程颢、程颐兄弟的教育活动与嵩阳书院、伊川书院有着密切联系。北宋书院教育是在继承唐朝以来私学教育传统、政府重视文教事业的时代背景下逐渐兴盛起来的。书院教育对传播二程的学术思想、培养后辈人才、进行社会教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