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4篇
科学研究   1篇
  2020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在“诊断”当下高等教育之“症状”时,突然就想到了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评判西方哲学时所说的那句话——西方两干多年的存在论的最大误区在于“忘记了存在”。这话也颇适用于当下的大学教育——我们的大学的最大误区在于漠视了“学”。  相似文献   
2.
世人读书,大多以易懂为标则,以趣味、休闲为目的,故通俗书、普及书为其首选。然而若致力于学术研究,或有志于智慧提升之人则非读经典原著不可,尤其以做学问为业的研究生,更应回归经典、研读经典、把玩经典。  相似文献   
3.
两宋学术思想再现了先秦的理性、思辩精神,具有鲜明的特色。主要表现在继承与批判的理性精神、着重体系的构建、理性的自觉、学派的交流以及学以致用的务实作风和态度。这对于当下的学术研究仍具有一定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相比较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缺乏怀疑精神,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亦蕴含着怀疑精神,只不过这种怀疑是以更隐蔽和适度的方式出现的。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应采取适中的继承原则,同时,怀疑本身亦值得追问,在信仰、价值等领域要审慎地使用怀疑。  相似文献   
5.
人:理性与非理性纠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发展史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人类寻找自身、认识自身的发展史。人类将自身定位于万物之灵的主宰地位,虽然凸显了人之为人的主体性,但是这种对理性的绝对崇拜在一定程度上又导致了人类自我的迷失。人类是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6.
当下,我们缺乏对书法本质的追问。就书法所承载的意义而言,书法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把书法定位在艺术与哲学的层面应是书法的理性回归。作为抽象而又蕴藏诗意的高雅艺术,书法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即使受到冷落,也是暂时的。弘扬书法艺术,必须正确面对当下书法创作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其对自己所负有的职责似乎不必强调,然而面对研究生教育之现状,又确有必要“追问”导师之“责”——尤其对年轻的导师来说,明确导师之职责尤有必要。当然,研究生“导师”和一般公共课老师皆担负“教学”之职能,然而“导师”和一般教师之区别主要集中于一个“导”字上。当然,普通教师对学生亦有指导之义务,然而作为导师之“导”尤其具有优先陛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教育自性”乃教育之灵魂与主宰,教育应定位于人性之提升或日人的全面发展的根基上——围绕真、善、美而展开。此可视为教育之自性。然而在实用主义、科技理性一统天下的当下,教育“自性”日益发生蜕变:民族性的退场、德性教育的弱化、知性的蜕变以及外在诸多于扰教育“自主性”的因素皆对教育构成严峻的挑战。如何回归“真正的教育”,促进人性的全面发展当是我们反思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闻人士布罗纳曾这样概括哈佛的教育精神:“学生一进来,就对他们说,‘听着,你们到这里不是来发财的!你们到这里来,为的是思考,并学会思考’。”  相似文献   
10.
提及孔子思想,人们习惯用“仁”字统摄,具体到其教育思想,亦复如是。固然,若笼统论其教育思想(尤其涉及到的“师德”思想),用“仁”字概括未尝不可。然若仅仅停留在“仁”之层面,则势必因弥盖其生动鲜活的“德性生活”而遮其精义,亦与后世无补,故当深究细研。今笔者乃采用分解法,层层透析,去挖掘孔子教育生涯中所彰显的“师德”思想,以资于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