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 毫秒
1
1.
小说是当今最受欢迎的体裁之一.晚清和改革开放后小说的翻译对中国的翻译事业影响深远,开辟了中国翻译的新时代.为了深刻理解社会文化因素对《新小说》和《译林》中的小说翻译的影响,从赞助人、意识形态和诗学三方面研究其文学翻译的制约是很有必要的,这有利于正确地评价两个时期的文学翻译,对今后的文学翻译也可起到借鉴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郭美岐  吴华杰  焦艳 《海外英语》2011,(11):224-225
瞿秋白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他的"绝对的白话本位原则"对我国翻译理论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马丁.路德是德国著名的宗教改革家、神学家和翻译家。他的德语《圣经》被称为"第一部民众的《圣经》"。瞿秋白和路德处于不同的文化系统中,但两人在翻译的目的,读者群,翻译的原则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尽管如此,两人在翻译方法上还是有所不同的。该文拟就把瞿秋白与路德翻译思想的异同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3.
系统功能语言学派认为翻译应当实现语言语篇表达的功能对等。与西方文学相比,预叙在中国叙事作品中比较常见。作为古典小说的巅峰,《红楼梦》中的预叙更是形式多样、各具特色。在其第一个英文全译本中,邦斯尔对预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处理,对叙事作品翻译中的预叙重建有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4.
认知叙事学对叙事文本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预叙影响读者对叙事文本的认知,其翻译的好坏是评判译本成功与否的重要参数。《红楼梦》中预叙体现形式多样,尤以诗词突出。因此,研究《红楼梦》不同译本中的诗词,对翻译作品的预叙认知与预叙重建有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