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202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九曲溪竹筏漂流是武夷山最精华旅游项目之一。为提高九曲溪漂流的游客满意度,研究选取12项主要指标进行游客抽样调查,运用IPA分析法与方差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明确了武夷山竹筏漂流满意度管理应关注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兰科植物约39属82种,以热带属为主体、热带亚洲属分布为核心,以地生兰为优势,区系分布以热带属为主有向温带过渡的趋势。种的分布以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最多,属种的地理成分多样,属内种贫乏。  相似文献   
3.
采用游客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法对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国内游客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武夷山景区的游客消费水平较低;华东为武夷山一级旅游市场,但其总消费水平居中,华北地区游客消费较高,但游客数量少;游客出游方式以旅行社组团为主,平均停留天数为2-3天,餐饮和住宿的消费处于中等水平,购买的旅游商品主要为茶叶,对于如何提高游客消费水平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是提高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基于3G网络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系统消除了时空的限制,从根本上克服了传统的调查问卷模式的局限性,能够提供更为实时、准确的调查数据为旅游业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5.
根据生态旅游的三大基本内涵,利用Delphi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构建了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效益评价体系,以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总体效益尚可,其中资源与环境效益、社区效益为较好,但是经济效益为较差。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是武夷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是依托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和世界双遗产地,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课程。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课程组结合武夷山生态旅游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优势,以学院办学定位和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采用植入生态旅游创新理论、建设课程资源库和教学平台、联结实训实践产业体、创新科研和服务地方项目、融入思政教育思想、探索SPOC+DoPBL教学模式、输出创新创业与竞赛成果的“七维一体”课程体系建设模式,有效促进学生对“生态旅游”课程的理论理解与实践应用,使得课程更契合新文科教育改革和生态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  相似文献   
7.
根据《旅游景区管理》课程教学研究背景,结合课程教学实践必须形成多元化教学模式,即课程教材选用多样化、讨论形式多样化、实践教学多元化、评价主体多样化,以促进完善《旅游景区管理》理论与实践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旅游业已逐步向自由化和国际化方向发展,旅游市场竞争加剧。但武夷山旅行社还大多采用家庭作坊式的经营范式,制约其发展壮大。旅行社可通过独资或合作的经营模式,逐步走上连锁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道路,从而提升我国旅行社业的竞争和创新能力,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存分析法对2011年国庆节武夷山旅游游客停留时间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游客停留时间均值为2.93天,且仅与旅游预算和行程安排2个因素显著相关,而与其他人口学特征、旅游效果因素无显著相关。研究表明国庆节已经成为国民的最佳出游时间,但是旅游者行程安排比较紧凑,单一目的地停留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0.
郭进辉  王静然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4):114-117,106
旅游客源市场是旅游业发展的前提,而海外客源市场则是客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积极开拓海外客源市场已经成为武夷山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武夷山海外客源市场的时间和空间分布规律;计算武夷山旅游地理集中指数,结果表明武夷山具备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能力;将武夷山海外客源市场分为四类市场进行开发;提出了拓展海外客源市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