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薛冲  鄢鸣 《文学教育(上)》2009,(19):140-141
《谁能让我害羞》发表在2002年第三期的《长城》上,是作家铁凝的一篇精心构思的短篇小说。故事情节并不复杂。从农村来的送水少年为了讨好上层女人而一次次精心装扮自己,却被女人一再漠视乃至厌恶,最终引发了尖锐的对峙。最后由宝宝拨打“110”引来的警察结束了这场对峙。这篇小说获得广泛好评原因在于,一个平凡小事却被敏锐的作家以巧妙的笔法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这种对立主要体现的是城乡对立和贫富两极的对立。但是,正如题目一样,小说本身也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阐释。所以理解这篇小说应当极力避免的是,过多地把同情心抛向少年而一味指责上层女人的麻木不仁。诚然,如果上层女人能主动关心少年、尊重少年的话,或许这场对峙可以在萌芽状态中就被消灭。但是如果少年不把送水的工作看成一种获得上层承认的机会,不在矿泉水上面加上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么这样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  相似文献   
2.
钱理群所著曹禺戏剧新论,在曹禺研究领域里是很有特点的专著。它把曹禺的创作实践和人生道路结合考察,用演戏作为联结他艺术舞台和人生舞台的关键点。于是,评论者透过曹禺的谦虚以至于虚伪的真诚,发  相似文献   
3.
狂欢理论在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界产生重要影响,也引起我国学界的巨大共鸣。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可以分为民俗、文化和生命三个层次,内部包含着人神、人群及人自身的三种分立。狂欢理论与欧陆的文化传统,特别是俄国东正教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然而,中国文化与欧陆文化并不具有同构性。在东方语境中,不存在典型意义上的狂欢节,其文化更多地是强调融合而不是分立,所以在长远时间内呈现出"非狂欢"的特征。只有当20世纪中国社会结构出现重大转变时,中国现代文学乃至整个社会才呈现出鲜明的"狂欢化"特征,狂欢理论才找到其应用于东方语境的最有价值的空间。因此,在运用狂欢理论时,必须要注意到不同文化语境、情境乃至环境的差异,在对话中加深对不同文化形态的理解,进而为实现新的文化形态的建构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4.
钱理群所著曹禺戏剧新论,在曹禺研究领域里是很有特点的专著。它把曹禺的创作实践和人生道路结合考察,用“演戏”作为联结他艺术舞台和人生舞台的关键点。于是,评论者透过曹禺的“谦虚以至于虚伪的真诚”,发现了关于人生的“悖论”:“‘真’的人生、社会失去了真实与真诚,而‘假’的戏剧里却保留着真实与真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