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文化理论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有些与等式或不等式相关的问题,直接求解或证明感到繁难或思维受阻,此时,不妨考虑在等式或不等式两边同时实施某种运算,常能获得简捷清晰的解法.现举例说明.从以上几例可以看出,一些直接利用条件条件难以下手的问题,通过采取“两边取”的方法,改变了问题的格局,转化成了我们熟知的结构和模式,简化了繁难的计算,易于寻找问题的思考点和突破点,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两边取”已不仅仅是解题技巧的范畴,更像是一种解题的策略和思想方法.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广泛丰富,可以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来践行,且作为观念文化,将从这三方面影响人们的精神世界.文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以感召和引领员工为目的,分析说明为什么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丰富和升华员工的精神世界,讨论在企业推广过程中的困境,并对更好地发挥其作用进行展望和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狗尾续貂———关于小说创作的断想李 星  4月 5日下午 ,首届中国小说学会奖得主红柯、毕飞宇、杨显惠在海口市召开的学会第七届年会上亮相 ,并做了交流发言 ,笔者以副会长的身份为他们充当了“报幕人”的角色 ,为了他们的发言能被有许多学生参加的听众所理解 ,也为了从此到彼中间有所过渡 ,故在他们发言之后穿插了几句评语。承蒙给我以“至诚君子”印象的海南师范大学毕光明教授抬爱 ,令我将它写出来 ,聊充年会论文集之用。因为是根据回忆整理 ,必然有一些修饰完善 ,这就使我充当了一次平生自己最厌恶的“篡改历史”的尴尬角色 ,尚祈慈…  相似文献   
4.
第三次分配是以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为表征的新型分配模式,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化的重要制度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寰宇中,分配形态将随着人类生产方式变迁的大致轮廓经历三个历史位阶,第三次分配从属于分配形态的历史高阶,是通达“基于需要的按需分配”理想图景的重要节点。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第三次分配的生成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从现实逻辑来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新分配制度的生成提供了基本前提;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及其衍生的共享伦理思想为新分配制度注入了伦理道德的意蕴;从制度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内在先进性和人民性的实践外化助推了新分配制度的最终生成。第三次分配是我国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有机构成部分,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研究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第三次分配的生成逻辑,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长远的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5.
列举一类"存在性"问题,注意与"恒成立"问题进行比较辨析,研究解法.  相似文献   
6.
<正>有些与等式或不等式相关的问题,直接求解或证明感到繁难或思维受阻,此时,不妨考虑在等式或不等式两边同时实施某种运算,常能获得简捷清晰的解法.现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7.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会凭着已有的表象,拘泥于某种框架,造成思维的定势.要改变这种定势,教师就必须根据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采用恰当的方法,培养其想象思维能力,使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勤于探索、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精神.现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一、设颖激趣,诱发思维.学,源于思,起于疑.学生的想象常常是从疑开始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置疑问,使学生以疑生趣,以疑激思,调动其想象的积极性.如在教学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时,一上课老师就挑战性地宣布:“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102乘以任意一个二位数是多少.不信,试试看?”同学们纷纷举手,举出数字,老师不加思索,对答如流.同学们惊奇了,这里到底有什么“诀窍”呢?求知的情绪被激发起来,同学们都在深思,期望找出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往往会凭着已有的表象,拘泥于某种框架,造成思维的定势。要改变这种定势,教师就必须根据知识的内在规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采取恰当的方法,培养其想象思维能力,使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勤于探索、追求新知、勇于创造的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每一堂课就如一篇篇艺术作品,需要教师精构佳思,布局谋划,然后奉献给自己的学生,一节课的优劣当然和本堂课的开局、中局、结局都有密切的联系,我们把结局称之为数学课的最后一分钟这里结合我俩的教学实践谈谈课堂结局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