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9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金玉珠 《教师》2014,(32):62-6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我校")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俱乐部分组教学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本人的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该种教学模式的成效。  相似文献   
2.
王晓茜  金玉珠 《今日科苑》2009,(14):266-266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方法,运用计算机技术结合篮球基本技术的特点,设计并开发多媒体网络化的篮球基本技术教学与训练应用软件,探索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与训练技术在篮球基本技术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旨在丰富篮球教学与训练手段,实现篮球教学从不同角度,以多形式、多视角、全方位的表达,优化篮球基本技术教学与训练过程。  相似文献   
3.
金玉珠 《成才之路》2013,(28):18-18
通过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大学生体育锻炼需求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有三方面:运动氛围需求、体育技能需求、场地与器材需求。根据需求现状,制定了相应的对策:营造良好的运动氛围、加强技能指导、加强场地与器材建设,打好大学生成才基础。  相似文献   
4.
杨文波  金玉珠 《精武》2013,(17):23-23,2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和实验法对普通高校学生参加大型体育比赛时,加强心理训练能否使运动员稳定发挥成绩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是加强心理素质训练能够使学生较稳定的发挥,基本解决了学生在比赛时的紧张、恐惧、信心不足和过度兴奋等现象,但对大幅度提高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校太极拳授课有两个突出问题:人数多授课教师就很难照顾到个别学生,讲授新内容之后,只能针对普遍错误进行纠正。每周仅有2学时,学生在下一次上课时,本次课学习的内容基本忘了。本文通过实验班对学生进行了分组教学,对对照班进行了传统授课,最后通过专家组的统一考评,将实验班的平均成绩和对照班的进行对比分析,分组教学提高了普通高校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专家访谈、文献资料分析、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吉林省部分高校开展攀岩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开展的现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翟雪峰  金玉珠 《精武》2012,(18):44-44,4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当前普通高校田径队如何建设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得出要抓好普通高校田径队就要做好以下几点:①抓好田径项目的普及工作;②组建好田径教练队伍;③做好宣传工作;④规范好奖惩制度;⑤成立田径俱乐部;⑥教练在带队过程中要以人为本,既要树立教练的威信,又要让学生体会到教练的和蔼可亲;⑦要选好田径队的队长。  相似文献   
8.
侴眹  金玉珠 《精武》2012,(24):90-91
本为通过对教学改革问题和体育教育相关法律问题的研究,发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为维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师生的法律权益作出呼吁。  相似文献   
9.
杨瑞峰  金玉珠 《精武》2012,(16):56-57
本文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珐和问卷调查法对知何抓好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良性发展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大学生课外体育运动的多少直接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情况,因为每周一节体育课实际上并不能真正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通过抓好课外体育锻炼,促进学生每天进行一小时左右的体育锻炼,才能保证学生身体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10.
周振国  金玉珠  张云波 《精武》2012,(15):38-39
自实行素质教育以来,大多数高校体育课采用了黄修课和连项课相结合的形式。但选项课的学生专项基础不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同一种教学手段很难全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锻炼的目的,分层次教学可根据学生的不同专项基础和进步程度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锻炼学生身体,提高学生的技、战术水平丰富体育课内容的目的。本文采用专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等,对分层次教学的可行性,具体操作方法等予以论证,为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份可供参考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