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些日子,几位同行热议网上一道数学题,据说相当难,不少高手都碰了壁,还说要"悬赏"征解,这不禁让我有点心动.该题目是: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中考试题涉及高中知识(本文简称“涉高题”)屡见不鲜。对此,有人叫好,有人不以为然,但教师更多的是对涉高题的解题教学存在困惑。本文笔者以近几年较典型的中考涉高题为例,谈谈解题教学中对处理这类题目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笔者接触《几何画板》已有十余年,虽不是经常使用,但“危难之时”,总能想到这位“老朋友”,让它有机会“一显身手”.以下是笔者与《几何画板》“亲密接触”的几个案例.1.在赛课中“露脸”.次区级“同课异构”赛课活动,课题是北师大版数学(2012年版)八年级上“7.1为什么要证明”,该课主要从“眼见未必为实”入手,让学生在实验、观察、归纳中体会直觉并不一定可靠,教材中有关于“三角形  相似文献   
4.
1998年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试题的12题是:设抛物线 y=x~2 (2a 1)x 2a 5/4的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1)求 a 的值;(2)求 a~(18) 323a~(-a)的值.该题所给的参考解法的主要步骤是:(1)由一元二  相似文献   
5.
偶然看到《中小学数学》2008年第11期登载的邹邦杰老师的文章“请帮我解惑”,笔者觉得该文提出的问题很有实际意义,能激发大家的兴趣和思考,所以谈点想法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6.
在一次期末考试中,笔者选用了2007年扬州市的一道中考题,没想到阅卷时,许多教师认为答案是错的.山东昌邑夏店初中的马俊芳老师在《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版)2008年第1~2期《对一道中考概率题的质疑》一文中也认为该题是错的,马老师认为应当在题目后边附加一句第二次抛掷,向上的点数与第一次相同时重新抛掷.究竟是答案有错,还是题目应该加一句话,我们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7.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年第11期(下半月·初中)刊登了郦兴江、孙秀珍两位教师的文章《隐蔽学生错误彰显课堂和谐》(以下简称郦文),看完此文,感触颇深.教师在必要的时候把自己退到起跑线上通过激励性评价,表达了对学生的尊重,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但笔者发现郦文创设‘悬念’诱导误,挫伤学生  相似文献   
8.
正《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1年曾刊登《矛盾困惑引争议,引导领悟促发展》一文,文中对中考复习课上的试题训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笔者读后颇有感触.本文就其中一道2010年天津市中考数学  相似文献   
9.
在一次期末考试中,笔者选用了2007年扬州市的一道中考题,没想到阅卷时,许多教师认为答案是错的.山东昌邑夏店初中的马俊芳老师在《中小学数学》初中(教师版)2008年第1~2期《对一道中考概率题的质疑》一文中也认为该题是错的,马老师认为应当在题目后边附加一句“第二次抛掷,向上的点数与第一次相同时重新抛掷”.  相似文献   
10.
文[1]从初中数学新课程要求的角度,全面、深入、细致地研究了2009年山东中考压轴题的多种证法.笔者在阅读后,很受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