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使之成为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守的社会伦理原则,这就使“自我牺牲”始终同历史进步的方向联系起来,成为一种对社会发展利益的自觉追求,其内涵也由强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转向“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归根结底,这是由人的本质——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古往今来,节俭话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节约与消费应有新的诠释。当下倡导的节俭消费观应立足于经济和伦理的双重维度,强调人们理性的生活态度,充分体现节俭与消费观念的时代特性。  相似文献   
3.
“盟誓”是先秦时期社会生活中特殊的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是这一时期社会激烈变革的真实写照。它不仅与当时人们的思想、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且其本身也随着当时的社会发展变革而不断变化,且在先秦时期各个阶段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需要,也是整个公民意识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利用教学内容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符合我国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际的客观要求,这对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实效性也有重要的意义。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可以采取案例式教学模式和互动式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