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要提供各种平台,使每个学生的作文读者成群,进而拓展学生习作的心灵空间。  相似文献   
2.
一、情景再现A、最糟记录语文课我正上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人敲门,我一看,是派出所的民警。“让你班的A同学来一下。”我心里“咯噔”一下,A同学有小偷小摸的现象这我知道,可是让我意外并震惊的是这回竟是入室偷窃,这可是触犯刑律的呀!我的心在颤抖。B、平时评述A同学绝对是全校  相似文献   
3.
钟华伟 《贵州教育》2005,(13):22-23
人的一生所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成分占75%以上。因此,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的成长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且影响甚至左右孩子的一生。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如今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的子女大都留在家乡,有的跟长辈过,有的寄宿亲友家中。老人疼爱,亲友疏于管教,使得这些孩子缺乏家庭教育氛围,在学校与家庭之间出现了断层。我们把这样一类学生: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地打工、经商及劳务输出或父母长期处于分居状态其子女由单亲或隔代抚养(少数寄养)的,称为“准单亲家庭学生”。而这样的现象在农村尤为普遍,据本校997位学生调查显示劳务输出者占总人数的15.7%。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所以,我们要提供各种平台,使每个学生的作文读者“成群”,进而拓展学生习作的心灵空间。  相似文献   
5.
钟华伟 《广西教育》2012,(13):29-3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作为人与人之间运用语言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基本方式,使阅读教学具有生命的活力。一、对话的内涵"对"是"相处、相遇、相知","话"是"交流、交换、交际".  相似文献   
6.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才能咬定“言语”不放松呢?笔者以为,除了要有“语和文”的意识外,巧妙切入文本也是夯实“言语实践”的重点。 一.文本切入求实构建厚实课堂 1.一针见血——以文本线索为切人点。教师如果能引导学生以文本线索为切入点,往往能收到提纲挈领、事半功倍的效果。《月光曲》一文,许多教师都设计成从“同情穷苦人”的角度去体会其人文精神。有位教师却是这样引导学生研读课文的:  相似文献   
7.
科普说明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在人教版课标实验课本中分量也不轻,据笔者统计有四十余篇。科普说明文的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其一,把科普知识的传授当成科普说明文的教学目的,将课文上成了忘却文本的科学课;其二,过度的课外知识拓展,背离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的习得;其三,忽视文体特点,与其他文体的文章等同视之;其四,只让学生了解说明方法,止步于感知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忽视了对语言形式的探寻、迁移和运用。我们要立足语用,重新审视科普说明文的语文价值,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8.
《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的2013年十大语文差错,“冒”字当选“天下第一易错字”。初闻不以为然,细读不禁大汗涔涔,如此简单的字半数国人都写错,而且还包括作为语文教师的自己。如果说《咬文嚼字》年年咬出语文差错,是出于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尊重和敬畏,那么每天面对学生的语文教师,是否应该也有这样的情怀呢?  相似文献   
9.
听写,顾名思义即听和写的训练,是巩固识字、写字效果的一种好方法。但在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学生抄写一两遍或五六遍,听写效果似乎没有明显的不同,"偷看"和"速记"却成了他们的朋友。听写时个别心里没底的学生偶尔会左顾右盼,"偷窥"成功后居然再也没有写错过,默许偷看其实也是一种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央视打造的智慧型文化栏目《谢天谢地,你来啦》最大的看点就是:嘉宾们分别打开一扇门进入不同的主题场景,在此之前,他们没有剧本,没有台词,对门后面的情景以及自己将要扮演的角色更是一无所知,同时面对任何问题都只能说"是"。不妨来一个大胆的假设:那个场景就是我们的课堂,参演嘉宾就是我们教师,那些助演就是我们学生,那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形呢?细思量,不免让人思绪万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