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的质疑习惯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培养.“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是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创新能力的根本.课堂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作为主要目标之一,教学设计应预设质疑题材.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数学探究是贯穿于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渗透在每一个模块或专题中”.又指出“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训练.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因此,探究式教学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详细地展现了笔者对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教学思考,将教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呈现出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基于对学生认知背景的了解、对教学内容的分析、对教学目标的制定,通过层层展现在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的"问题",让学生产生认知的需求和心向,感知探求新知的方法和乐趣,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教学设计突出重点,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凸显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老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要把新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5.
<正>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数学课堂教学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老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要把新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需要教师在课前潜心研究教学的着力点,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和情感体验.笔者曾听过同行的一节点到直线距离的公开课,感受颇多,现将其整理成文,旨在与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教学应在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数学方法的同时,突出数学思维的训练,要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不能因为数学结果的简单而把寻觅的过程变得简单,要把课堂中的“意外”转化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为思维而教,应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永恒追求,成为教师研究教学、指导学生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7.
<正>张奠宙教授曾指出:数学教师的职责在于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容易接受的教育形态.这里的"转化"指的是把教材内容变为学生发现的过程;这里的"接受"指的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后的自我感悟.老师的作用在于听懂、看懂学生的思考后,找出学生思维的"断点",引导学生去"焊接"起从条件通向结论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数学概念教学的引入要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教学环节的设计应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认知特征和学习水平,让学生在自然状态下体验、感悟概念学习的概括、抽象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的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训练,还应倡导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老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这个再创造的过程与认知情节的设计密不可  相似文献   
10.
以一个解释、一个思路、一个结果而告终的数学答疑方式,缺少对学生思维偏差的点拨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效答疑应在摸清学生思维障碍之后,在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内设计系列问题,帮助学生质疑、释疑,以达到思维的顺达、理解的通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