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题活动式作文,是为了开发作文教学资源,激活学生作文兴趣,营造良好的作文氛围,同时又能给学生一定的主题引导的一种作文方式。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不同的是,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主体,以老师的作文讲解辅导为导向,学生作文思维往往被局限在一定范围里,不敢写,不能写,不想写。  相似文献   
2.
教了几轮《兰亭集序》了,文本曲折而隐晦的情感,一直缠绕自己的灵魂,从迷茫到清晰,再至熟稔地解构,一段赏鉴的历程有着别样的风味。走进《兰亭集序》,首先需要走近作者的情感世界,既要知晓魏晋名士崇尚清谈,崇尚虚无的大背景,也要熟悉作者的乐观、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个体生命感悟,以及文本隐现出的文人雅士无意仕途、纵情山水的志趣与六朝文人强烈的生命意识。基于这样的体悟,  相似文献   
3.
引言 日记是心灵的花絮,人生的史册;日记是笔耕的田园,放飞的天空。学生日记,内容真实,情感真实,是精神生产的实践行为,是指向真正意义上的写作。[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先从"幸福"说起。这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幸福"的界定是没有人能够说清与说透的,不一样的教师所追求的幸福的内涵不同:有人以静心地读一本书为幸福,有人以痛快淋漓地  相似文献   
5.
正引去西藏是一个偶然,可去的心愿在心中憋了很久。去年,一群朋友就呼我自助游,可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今年,暑假来临,QQ群里一位决计西行的同仁扯了一嗓子,把我心中的微澜掀起,尽管上网时已是半夜,可还是呼应着呐喊,接着,一个又一个的同道者呼应起来,此起彼伏地举起西行的圣火,向着圣地进发了。去西藏,其实,是一个必然!  相似文献   
6.
与学生共同品味散文的语言,有时会惊叹学生的独有的观察力。《我的空中楼阁》的语言很值得玩味,上课时让学生谈谈看法:有的说文章语言华美;有的说文章意味深长;有的说文中运用了很多整齐的美的对偶句与流畅的排比句,并且长短参差,错落有致……就在大家各抒己见的时候,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文中用了很多的‘一’!”这个回答大大出乎我的意外,他们的对于语言的敏感在某些方面并不逊于老师。我的神经一下子振奋了起来,于是沿着学生的思路问学生:作者在文中到底用了多少个“一”呢?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么多的“一”呢?课堂的气氛一下子活跃了,学…  相似文献   
7.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师’恩”不言谢》,文章新颖的观点一下子把我吸引了!  相似文献   
8.
我思索:能否把我们的诗歌教学从冷冰冰的背诵,化为鲜活的运用,最大限度的培养学生的读诗、用诗的兴趣?学生会运用诗歌,可能比单纯的记忆诗歌有意义,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欣赏诗歌中品尝到乐趣,有了成就感,会自觉自愿的背诵一些自己理解了的名句或整篇的诗歌。这才是找到真正意义的诗歌教学的精髓!2003年7月,参加了朱永新教授主持的“新教育实验”昆山首届研讨会,有幸欣赏了昆山玉峰实验学校的学生背诵诗歌的表演,很有创意,把冷冰冰的背诵,通过一幕幕话剧的表演展示出来,一些诗歌的名句,经过孩子们在舞台上的运用,活灵活现的再现了诗歌的意境,表…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育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去学会搜集,学会运用,学会交际。而解说词,即口头解释说明的词,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收到宣传的效果。解说词的阅读与写作则是帮助学生学习语言与学会交际的一种很好的实用文体,能够体现新课改的精神与语文生活化的倾向,测试出学生的操作语言的能力,所以近年来一直为命题者所青睐。  相似文献   
10.
语文是什么?是语言与文学,是语言与文字,是语言与文化,是口头语与书面语,还是其他?没有人说得清楚。我的理解:语文应该是诗意的风景!陈继儒说":文章是案头之花鸟,花鸟是地上之文章。"花鸟组合成的风景永远值得文人流连忘返。余秋雨先生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豪情与气魄,把语文的魅力演绎尽了,语文在他身上如熠熠闪烁的宝石,走到哪里,亮到哪里。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