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教育   75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常遇到求解感应电流通过导体截面的感应电量问题,解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是: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求平均感应电流Ⅰ,用电流Ⅰ乘以所用的时间出即为通过导体截面的电量q.常用的二级结论是q=N△Ф/R警.用初等数学可以证明。  相似文献   
2.
严格地说,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用一个或多个虚设的等效电荷来代替非点电荷的作用,且保持原有边界上边界条件不变,这些等效电荷称为像电荷,这种求解方法称为电像法.电像法的实质在于将一给定的静电场变换为另一易于计算的等效静电场,多用于求解在边界面(例如接地或保持电势不变的导体)前面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点电荷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从边界面和电荷的几何位置能够推断:在所考察的区域外,适当放几个量值合适的电荷,就能够模拟所需要的边界条件.这些电荷称为像电荷,而这种用一个带有像电荷的、无界的扩大区域,来代替有界区域的实际问题的方法,就称为电像法.  相似文献   
3.
1 问题的提出 2006年高考理综第22题考查了学生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内容为:(1)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相似文献   
4.
选择题在高考理综试卷中所占的比例很大,考生的高考理综成绩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题的得分.又由于物理知识在选择题中所占的比重较大,难度系数较小,因而省  相似文献   
5.
物理习题含有冗余条件有这样几种情况:①解题时使用不上的绝对冗余条件;②解题时可用可不用的相对冗余条件;③影响习题科学效度的冗余条件.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一下2008  相似文献   
6.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4年第5期《一个困扰我多年的问题:多用电表的内阻》一文对欧姆表内阻的构成提出了疑问。其问题如下:"如果是×1"档,表盘中央对应数据是40,此档对应的内阻即为40×1Ω,如果是"×10"档,此档对应的内阻即为40×10Ω。也就是说,倍率大的档位对应的内阻肯定大,倍率小的档位对应的内肯定位小。可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由小倍率档换成大信率档,短接调零前却发现指针竟然偏右,即在原来零刻度线的右方,也就是说,此时的电流值比使用小倍率档时对应的满偏电流还要大,好像是此时的内阻更小了一样,难道倍率高档的内阻大是依赖调零电阻调节的吗?"  相似文献   
7.
谈2004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选择题速解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题大都可以从题干出发,通过求解对照来做出选择,这是最常用的方法,与求解常规解答题几乎没什么区别,因而也就不能体现选择题自身的特点,反映不出解选择题的策略.一般说来,解选择题要充分利用题目本身所提供的新信息,把常规题变为特殊技巧的快速解答题,避免“小题大做”。  相似文献   
8.
一道好的物理试题,本身应该提供多种解法的可能性.其中一种好的解法不仅要比常规解法速度快,而且应具有较强的观赏性,给人以美感,给人以和谐的体验.下面就两道1998年高考题为例,来探讨这个问题.题11图1和图2所示的两种电路中,电图1源相同,各电阻器阻值...  相似文献   
9.
钱呈祥 《教学月刊》2005,(10):23-24
为考查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几年的物理测试中经常出现有关体育竞技的物理题。这类题日能很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素质,对中学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根据体育运动与中学物理运动学知识的结合点,以体育运动为背景的综合试题可以分成如下几类问题:匀速直线运动、变加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平抛运动,等等:这类问题立意新颖,必须对试题所展示的实际情境进行分析、判断、综合,再结合平时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回忆,通过联想、类比、等效转化等手段,建构合理的物理模型,然后运用相应的物理知识来解答。  相似文献   
10.
物体的平衡条件为F合=0以及M合=0.在静力学问题中,一般用F合=0列出平衡方程.其实,有时用M合=0求解更显简洁. 题见韩晨阳文. 分析该题的解法很多,一般用正交分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弦定理法.而用力矩平衡法求解更快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