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似看山不喜平,课亦如是。舒缓推进之中,时而来一通急骤的鼓点,让学生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至于到了下课前几分钟,作品解读进入关键阶段,主要问题即将得到解决,教者激情洋溢,学生兴致盎然,师生互动热烈,直达预设目标,这便是课堂的高潮。  相似文献   
2.
关于悟性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做教师的,都常有这样的感慨:坐在同一间教室在同一时间听同一位老师上课的学生,学习效果的差距咋就这样大呢!语教师感慨尤甚:同一篇章,甲已深得要旨,乙仍不知所云;同一句妙语,甲已会心一笑,乙仍不解其味;同一个问题,甲一点即通,乙启而不发。这里面固然有语基础的原因,有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但另外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它导致了学生语学习的差距,这就是悟性,也就是领悟能力。  相似文献   
3.
【案例一】 在一次作文研讨会,竟然有一位老师口出雷语: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实在是令人堪忧,甚至不如小学作文教学,初中生作文不如小学生作文,绝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4.
议论文教学向来是让语文教师头疼的事情。一味地纠缠于论点论据的梳理、论证方法的辨析,最终只会让学生望文生畏,越学越不想学。笔者最近教授苏教版八(下)第二单元,在议论文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上做了一些思考和探索,略有所得,妯且附会“三十六计”之名,介绍盘订下。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主要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说,释迦牟尼长期修炼,最后在一棵千年菩提树下悟道而成佛。因为,菩提树助长了他博爱天下的善心和参透万物的灵气。这菩提树,便是他悟道成佛的特定环境。阅读,同样需要环境。教师的指导便是最重要的阅读环境。阅读教学中,教师的指导行为主要有哪些呢?一是设计任务。教师要根据  相似文献   
6.
处于语教学第一线的人其实都明白,当前的语课改早已陷入重重误区:或为了体现所谓的“自主、合作、探究”而虚设环节,只图课堂热闹,不管实际效果;或为了体现所渭的“开放性”、“人性”而忽视语学科的自身特点,把语课上成准思想课,甚至准生物课、地理课;或因为其衷一是,教改无措,而将越来越厚的教学参考书奉若圣典,照本宣科,让语课实现了最可怕的“回归”;或因为终究逃脱不了考试,惧怕只认考试成绩说话的“教学质量”排名,而把每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只当作“阅读理解训练”的资料,把语课上成了答题指导课……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立校之本,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在课堂,追求高效课堂成了当前学校教学改革的主旋律。为了让我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可追求的目标、有可操作的要领,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钱俊元根据我校的办学实际,于2010年9月辩证性、创造性地提出了"345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实践两年来,取得了预期成果。"34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显著特征是具有开放性。一是模式本身的开放性,它不是一种时间和结  相似文献   
8.
避暑     
虽才6月末,但酷暑已过早地来到了江海平原。刚八九点钟,便感觉如同到了正午,没有一丝风,闷人的热气将人们严严实实地围住。虽才上了两节课,教室已如蒸笼一般,老师挥汗如雨,学生汗流浃背。校长室当机立断,紧急宣布——提前散学! 走读班放了,寄宿班怎么办?寄宿生们即使能勉强挨过白天,晚上是绝对难以入睡的——宿舍里可是连电风扇都没有啊!正处紧张的期末复习阶段,休息不好,谈何复习? 我所带的初一(12)班既有走读生,又有寄宿生。据反映,班上  相似文献   
9.
【案例一】 在一次作文研讨会,竟然有一位老师口出雷语:当前初中作文教学实在是令人堪忧,甚至不如小学作文教学,初中生作文不如小学生作文,绝不是危言耸听……  相似文献   
10.
钱文波 《中学文科》2005,(11):71-72
基于母语教育,作为历史上引发争议最多的学科教育的特殊性,语文课改从开始之日起就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本该最简单、最易操作的语文教学,这些年来一直被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争论包围着,奋战在教学一线的广大语文教师被逼发出一阵阵无奈的叹息:这语文真的越教越不知道怎样教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让迷途的语文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让困惑不堪的语文教师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语文课堂:新课程的语文课堂不再是文章的无情肢解、答题的机械操练,而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师生双方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与灵魂的感召”被激活;学生得到主动而又生动活泼的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学生:学生比以前爱学语文,“恐语症”、“厌语症”正渐渐远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