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大学教育是促进少数民族学生文化适应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阶段。许多少数民族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由于脱离了自己的母体文化环境并与主流文化群体交往频繁,经常面临着因文化差异而带来不同程度的文化适应困难和考验,同时也对建设和谐校园产生一定影响。通过对云南民族大学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现状与校园满意度的调查分析,提出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能力以及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当前,因师生交往潜规则导致的“师生关系失范”现象在一些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对“民主、平等、自然、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建设产生了影响,“失范”问题的存在警示我们相关工作出现了问题或偏差。笔者主要从高校工作的宏观指导层面、中观发展模式及微观工作层面深入分析了导致“失范”问题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防范或减少“失范”问题的基本对策及八条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3.
在认真研读罗明东教授《教育地理学》著作的基础上,对教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价值进行了研究讨论,主要从学科属性、学科功能、学科特征三个层面分析了教育地理学的学科性质,从教育地理学回应教育发展诉求的角度探讨其作为独立学科的独特价值。基于论证,认为教育地理学在学科属性上具有教育科学属性,在学科功能上具有基础性学科地位,在学科特征上是一门独立意义明显的独特学科,并且由于学科回应了理论及实践发展的"五大诉求"而独具价值。  相似文献   
4.
将"能力"作为文化适应的一个研究范畴,与"态度"、"策略"、"模式"一同构成教育人类学文化适应研究的四维研究路向。通过问卷调查,运用教育统计方法,结合民族学/人类学文化适应理论进行研究,认为学校、生源地、性别、专业、年级、民族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其中学校和民族分别是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能力最显著和最不明显的因素;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未呈现出随年级的增加而随之提高的趋势;民族院校大学生文化适应能力普遍低于其他高校大学生;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能力与学校生活满意度正性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