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福建师大教授孙绍振先生介绍了一种解读课文的方法,即还原法分析和关键词解读。他指出现在对作品的分析往往满足于作品与对象之间的同一性,没有找到真正应该分析的矛盾和差异。他主张不能停留在从纯粹的工具性角色分析语词的层面,只强调其规范语义,更应该重视超越字典语义规范,带着非常强烈的个人的、临时的感情色彩的个人化语义。也就是说,分析作品不但注意语义的工具性,更应注意其人文性,具体操作方法一是抓住关键词语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和差异;二是用还原法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2.
今年暑假后高中一年级将使用新编语文教材,这是新世纪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这套教材的使用无疑对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编教材这个问题已突出地摆在了广大高中语文教师面前。对此,我不揣鄙陋,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3.
福建师大教授孙绍振先生介绍了一种解读课文的方法,即还原法分析和关键词解读。他指出现在对作品的分析往往满足于作品与对象之间的同一性,没有找到真正应该分析的矛盾和差异。他主张不能停留在从纯粹的工具性角色分析语词的层面,只强调其规范语义,更应该重视超越字典语义规范,带着非常强烈的个人的、临时的感情色彩的个人化语义。也就是说,分析作品不但注意语义的工具性,更应注意其人文性,具体操作方法一是抓住关键词语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矛盾和差异;二是用还原法提出问题。下面依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试作解析。一、利用关键词抓住工具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