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片面以经济增长为宗旨的社会教育.无疑培养了数代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人,从而把人与自然的对立推向了极端,使人类正面临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我们今天反省自身并提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之后,教育必须首先从传统的发展观中挣脱、解放出来,必须在批判继承传统教育之精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性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创世神话。与张扬个性的西方"人格神"传统迥异,中华"神格人"传统崇尚悲天悯人的道德情操和经世致用的献身精神,其差异根源于中、西神话赖以产生的不同经济模式。准确把握中华"神格人"传统蕴涵的人文价值,并加以现代转化可以弥补西方现代文明的不足,推进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儒家伦理中,血缘群体利益对社会公共利益、个体利益具有压倒性的优势,因此儒家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既缺乏公共社会性又丧失个体独立性。"以礼入法"的法律儒家化实践,将悖论导致的专制由生活领域引向政治领域,助长了封建专制主义。儒家博大精深的和谐思想、包容精神有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但专制的封建社会环境使其和谐思想更多停留在观念层面,必须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改造儒家思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时代与传统、利益与精神、个性与党性的辩证关系中,思考了当代中国海魂精神的培养,探索了部队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当代新形式。  相似文献   
5.
以国家、社会、集体为本位的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自然经济,随着经济形态的历史变化而逐渐成长。从自然经济条件下的朴素型民族精神,到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动员型民族精神,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性反思型民族精神,生生不患的中华民族以吸纳时代精神提升民族精神,以民族精神的活力影响时代精神,致力推进人类精神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世界去魅”是指运用理性把世界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人本取代神本。然而,宗教的退场并没有真正实现人的自由,以工具理性为尺度的现代“拜物教”继续遮蔽人性的尊严。为“世界去魅”的人类使命远未完成,需要在对工具理性的深度反思中借助实践解放人性。  相似文献   
7.
在厘清战略文化这一概念的由来及其内涵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和合意蕴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