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高等学校发展与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高等学校的发展与布局分析,揭示其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发展的方向与对策。一、发展变化特征1.总体规模的发展变化。(1)总体规模扩大快,对市场经济的适应性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高校规模有较大的发展。1980年拥有普通高校仅30所,在校学生4.41万人;1988年增至46所,在校学生9.7万人,为1980年的2.2倍,平均每年增加6625人。进入90年代,高校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结构改革,相关学校合并,数量有所下降,1995年为42所。但学校的规…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理念在"数字城市"规划中的借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城市”建设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要求。作为巨大的系统,“数字城市”涵盖着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数字城市”不论从本身的建设架构、建设初衷,还是服务对象来说,都具有很强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数字城市”规划需要充分考虑非技术层面上的人文因素,“以人为本”是“数字城市”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轨迹的重要前提。目前,我国已初步具备“数字城市”建设的“天时”、“地利”,“人和”成为决定“数字城市”建设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而决定能否“人和”的重要前提之一在于是否充分考虑“以人为本”。本文从“人本”的角度分析“数字城市”对未来城市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和这种影响对“数字城市”建设的潜在要求出发,提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数字城市”规划思想,将“以人为本”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3.
积极进取开拓前进城市地理学课程建设总结⒇阎小培李立勋周春山(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中心,广州510275)“城市地理学”课程是中山大学经济地理学与城乡区域规划专业和地理学专业本科的专业课。为一学期课程,每周4学时,共72学时。本课程是将低年级的部门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