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由教育部组织、北京大学袁行霈先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学史》日前已和读者见面了。相比于目前正在流行的和新出现的几部《中国文学史》,这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是一部高水准、有代表性、实用性的好教材。说它是高水准、有代表性的好教材,一方面是因为此教材是在教育权威机构———教育部高教司的亲自策划组织之下编写的,更重要的是,它是在以袁行霈先生为首的包括罗宗强、袁世硕、聂石樵、黄天骥、莫砺锋、李炳海、黄霖、孙静等诸多学术带头人在内的一大批学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这套新教材在主编“守正出新”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自学考试本科段必考科目之一,这门课程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如果没有恰当的方法,没有明确的针对性要想顺利通过考试,确非易事。要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解、记忆教材内容,就要处理好以下两个关系。一、大纲与教材的关系考试大纲是指导考生学...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文学史》是自学考试本科段必考科目之一,这门课程时间跨度大,涉及范围广。从作者队伍看,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名家辈出,灿若群星,仅一二流作者就成百上千。他们创作并流传下来的文学作品更是浩如烟海,不可胜数,而且这些作品体裁多样,内容复杂。在漫长的文学发展演进历程中,形成众多的文学流派,掀起多次的文学运动,出现多种文学思潮,要系统掌握如此浩繁的内容,自学难度较大。有的考生甚至连考几次都没通过。他们普遍反映,如此多众的内容背来背去,最后都背混了,以致于答题时张冠李戴,混淆要点,为此本文概要地介…  相似文献   
4.
如果说,唐诗是中国诗歌创作的巅峰,那么宋诗则是在唐诗基础上再造的新的辉煌。数量上,宋诗约20万首,是唐诗的5倍。诗人约11000人,称得上名家辈出,诗派林立,宋诗也因此成为中国诗史上唯一能与唐诗相提并论的一代诗歌。但是唐宋诗的相提并论,更主要是因其内...  相似文献   
5.
文学教育的功能大致包括:净化心灵,提高人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判断力,激发人的想象力,增强人的创造性和创造欲望;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历史洞察力;训练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理论拓展能力,培养个体开阔的理论视野,促使个体完成从工具式人才向综合性人才的提升。文学教育的特点是强调感悟的沉潜和思维的操练。欲实现上述功能,文学课需遵循文学教育特点,关注两个转向,即从开发外在感知能力转为开发内在想象能力,从探究式转向涵咏式。  相似文献   
6.
《关山月》是横吹曲辞中最富诗意的乐府旧曲,出现在魏晋以后刘宋升明元年以前,南朝诗人的《关山月》创作,以关山为背景,以月为核心,形成咏月式写作模式。唐人《关山月》则以月为背景,形成“见月思乡”与“望月怀人”的抒情范式。常用今昔对比、边关闺阁对举、超越时空等表现手法,表达丰富的情思内涵,对后世诗歌和其他艺术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论唐代边塞诗的悲剧精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唐代边塞诗,从历史的、哲学的层面把握其反映战争问题的本质。认为唐人边塞诗中充满着深沉哀婉的悲剧精神,它是古代边塞诗表现征战主题所达到的思想高度的体现,大大提升了唐代边塞诗的思想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8.
《少年行》系列乐府诗,集中刻画义侠少年重义轻财、伸张正义、安边定塞的豪侠壮举及其斗鸡走马、纵酒狎妓的游猎宴乐生活,形成长篇七言歌行和七绝组诗两种常用的创作模式。歌行体诗作以纵横开合的铺叙与描写全方位展现少年游侠的行为方式与情感心理;七绝组诗则善于以简练的笔触,捕捉人物活动的细节侧影,形象地刻画人物的性格气质与精神风貌,每首诗写一个生活侧面,组合起来实现全方位展现少年侠士的豪侠品格和生活趣尚的效果。《少年行》系列诗歌的兴盛是崇侠尚武精神的体现,其凝定的英俊潇洒、矫健伟岸的"白马少年"形象,不仅丰富了唐诗的人物画廊,而且也成为生命活力、民族朝气、锐气与义气的象征与载体。  相似文献   
9.
2008年高考语文评卷工作于6月18日中午顺利结束,结合阅卷实际情况,对2008年高考语文试卷分析如下:基础知识部分第四题第四题是古文基础知识题,包括11、12、13三个小题,共23分,题型和分值与前几年相同。11小题为文言文翻译,两  相似文献   
10.
《陇头水》为汉乐府横吹曲辞之一,郭仲产《秦州记》和《辛氏三秦记》中所引的两首《陇头歌》,可能就是汉横吹曲《陇头》的古辞。梁陈《陇头水》创作是从模仿扩写《陇头歌》而来的,普遍采用永明体形式,写苦寒、抒乡思。中晚唐《陇头水》创作由陇水思乡的话题入笔,概括因水生愁、幽咽断肠的抒情传统。“陇水”、“陇头”等语汇在人们世代的吟咏中最终凝成了象喻苦寒思乡的化语符。《陇头水》哀婉悲怨的美感情调,为一味刚健豪壮的边塞诗增添了几分深婉的情致,丰富了边塞诗歌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