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天启皇帝即位后受到一定的教育,并不是历来所称的"一字不识"。天启皇帝杀太监王安,缘于王安自身的劣迹以及由此引起的天启皇帝对他的不满。天启皇帝极为宠信客氏和魏忠贤,这与他们之间存在的一层温情关系有关。  相似文献   
2.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中代数中的重点,也是难点,难就难在审不清题,找不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不出正确的方程.特别是行程问题,由于它涉及的范围广,条件多,变化复杂,学生往往望而生畏,但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能突破难点,难题也就不难了.本文介绍的“比例法”就是一种容易理解、便于掌握的简捷方法.所谓“比例法”,就是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利用基本关系式:速度×时间=距离,判断出已知量与未知量之间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关系,列出比例式,并得到相应的方程的方法.下面举例说明.一、相遇问题例1 快慢两列车…  相似文献   
3.
儒家的忠恕之道首先是运用于自身,对自己既严格要求、坚持原则,更注重"乘势待时"、通权达变;然后再推己及人,施加到其他人身上,表现为宽容待人,理解为怀。这一观念为后人广泛接受、践行,产生了很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钦定逆案”是崇祯初期处理太监魏忠贤及其党羽的政治事件。在众多记载此事的文献中,文秉《先拨志始》完整地记载了负责处理逆案的首辅韩塘等人的两份奏疏,由此可以理出他们处理此案的大致情形。而在逆案人员基本情况的统计上,则以谈迁《国榷》所载为详尽可靠。《崇祯长编》、《明史》等官修史书,在记载“钦定逆案”时都存在一些问题,也需要辨正。  相似文献   
5.
史籍记载南都定策问题非常混乱,致使今人的论著对此语焉不详,甚至时有讹误。通过爬梳各家之言,仍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清史可法、马士英两人在定策之争中的关系,对福王、潞王两个皇位候选人的个人才品,对立潞王派、立福王派的争斗过程以及是非曲直作出较为客观的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而揭示这场争斗的实质。  相似文献   
6.
元代赛典赤·赡思丁主滇时期确定治理滇池的主要方法:上游筑坝分流;中游多开干流,挖深河床,加固河堤;下游疏通海口,尤重重视上游和下游;这一方法也为明清两代所继承,主要是通过降低滇池水面,防范、减少周边水灾。此法沿用了几百年,具有很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樊树志先生提出“东林非党”论,曾引起学界的较广泛争鸣。东林究竟是不是朋党,首先应该看史籍的记载情况。自明末以来的众多史籍都反映东林是朋党。具体来说,一部分史籍认为东林是由书院逐渐转化为朋党,另一部分认为东林书院重建之始即为朋党。  相似文献   
8.
《崇祯长编》在记载崇祯二年的"己巳京察"时,"考察京官"的名单只载"北察"被处分官员,而不载"南察"被处分官员。这是一个非常反常的事情,因为按理应该把"北察"和"南察"被处分的官员都登载在内。至于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则应与当时和"京察"同时进行的"钦定逆案"有关。  相似文献   
9.
马士英、阮大铖被合传于《明史·奸臣传》。传文中,马士英的科考时间、阮大铖与魏忠贤的交往、马士英的结局等三个问题语焉不详,或存在疑义,有必要加以厘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