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十一、透视和光暗 作画不能离开透视。古法,石分三面、树分四枝、远水无波、远人无目,又仰画飞檐等等,即是透视。所以,国画山水不是不讲透视,就是不讲到底,也不强调透视。像投影法用焦点透视,是几根线拉到一个焦点上。  相似文献   
2.
正画仕女主要在于对发型、头饰和衣服的具体表现。发型有结鬟式、盘叠式等,头饰有簪、钗等,服式有上衣、下衣两大类。用有特征的线描法来勾勒衣纹。注意气息要长,落笔要干脆。如有一笔明显勾坏,则需换纸重新来过。  相似文献   
3.
正国画用线造型的历史悠久,历代白描作品风貌各异。白描人物画,是指单用墨线勾勒形象的人物画形式,如唐代吴道子、北宋李公麟、元代赵孟等人所作人物,扫却粉黛,淡毫轻墨,遒劲圆转,超然绝俗,被推为白描高手。唐宋时期,白描画这种艺术形式被广泛采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独立艺术种类,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白描人物作品。文人画兴起以后,开始注重笔墨情趣,致使写意人物画盛行,但对线条的审美追求却丝毫没有减弱。  相似文献   
4.
正中国画用线造型的历史悠久,历代白描作品风貌各异。白描人物画是指单用墨线勾勒形象的人物画形式,如唐代吴道子、北宋李公麟、元代赵孟等画家所作白描人物,扫却粉黛,淡毫轻墨,遒劲圆转,超然绝俗,被推为白描高手。唐宋时期,白描画这种艺术形式被广泛采用,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成为中国画的一个独立艺术种类,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白描人物画作品。文人画兴起以后,开始注重笔墨情趣,于是写意人物画盛行,但对线条的审美追求却丝毫没有减弱。  相似文献   
5.
十七、气势 通幅看气势。四平八稳,则不见气势。破平之法,是在险绝。险绝一定要有倾向性,即倒向一面。如下方坡脚重在右面,则上面峰头倒向左面。反之亦如是。但总要有个重心——要把重心放到边缘的线上,过了这根线,失其重心就要跌下去。这样,越是险越是有气势,这是一种取势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写字是最好的训练办法,我们不能毫无目的地凭空圈圈画画,总要有个依附,否则日久必致生厌,而且也不全面。所以,学画宜兼学书,练习写字。字写好了,不仅题画可以增加画面的美观,而在画时对于点线用笔帮助实多。为什么常常遇到这样的学画人:初学时画还可观,到后来进步不快,甚至停步不前?当然还有其它因素,我看缺少写字功夫,或多写而训练不得其法,是一个很大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画画的十分功夫,应该是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我这样提用意在说学画不光是作画,还有画外的功夫。四分读书。因为读书可以变化作者气质。气质的好坏,是关乎学好画的第一要事。气质是创作的一面镜子,直接反映到上面。  相似文献   
9.
二十七、用墨法 用墨之法,要想到泼、惜两字。不干不湿、浓淡适中,当然也是用墨之一法。然而,通幅如此那就平了。  相似文献   
10.
正画家搞创作要以自然为师,从自然中发现自己的美感形式。历代流传于世的优秀作品,多产生于对自然的观察和深切的感悟之中。现代人物画有底色的较多,以白纸为底色的较少。涂底色是为了给画面一个调子,另外是为了烘托出主体。为了表现人物的质感与立体感,可以根据物象的结构关系和固有色进行分染,也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