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综合类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1.
“家”是指人们身心或身体与灵魂的寓所,在这里,人与人的情感关系最为紧密,它带给我们“安全、自由和温暖”的感觉。为学生营造“家”的感觉,不仅能满足劫后余生的学生对“家”的渴望.也是使教育转向感情先行,知情意行多头并进、协同前进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2.
“家”是指人们身心或身体与灵魂的寓所,在这里,人与人的情感关系最为紧密,它带给我们“安全、自由和温暖”的感觉。为学生营造“家”的感觉,不仅能满足劫后余生的学生对“家”的渴望.也是使教育转向感情先行,知情意行多头并进、协同前进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信任不仅能使师生关系得到有效的改善,而且能使师生的教学动机结构和水平、教学文化形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信任的视界里,“承诺兑现”、“未来生成”、“批判反思”等教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彰显,信任使那些以知识和能力为取向的教学获得生动的道德意义。  相似文献   
4.
与学生谈话是高校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在实践中,谈话却事倍功半,我们通过分析辅导员与学生谈话的现状和原因,提出谈话的"三要四忌",三要为谈话的纲,即谈话要以"教育目的"为中心、要以"共同的协议"为结尾、要以"信息"为媒介,传递思想和感情;四忌为谈话的"目",即谈话忌"目中无人"、忌"薄情寡义"、忌"只说不听"、忌"讦以为直"。  相似文献   
5.
让学生认识到道德问题的存在并严谨地思考推理道德问题是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然而当今大学生道德教育既不能教人懂得道德知识,也不能培养道德推理能力,更不可能引导道德实践,囧境重重.在高校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囧境突围的启示:将教育目的从塑造"知识人"向培养"德性人"转变;教育内容从意识形态向生活世界转变;教育方法从灌输规范向实践引导转变.  相似文献   
6.
部分学者将社会学中常谈常新的“信任”拓展到教学研究领域,并集中探索了“传统伦理型”师生信任的含义及教学意义,这与现代意义上信任的开放、理性、同情、关爱、平等、宽容等特征并不匹配,教学中信任的未来研究应该从“传统伦理型”转向“现代智慧型”,并明确提出一种围绕信任展开的、以信任为目的的“信任型”教学。  相似文献   
7.
创建和实践学习型党支部是民办高校加强党支部建设、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必然要求。学习型党支部的核心特征是创新,它是一个与时俱进的组织,是一个开放式的、互动式的共享学习系统。我们将学习型党支部建立在专业上,创新支部建制;以学习团队为组织载体,制定学习管理章程,创新学习方式;以理论学习和实践项目为活动载体,创新学习实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