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陆映月 《考试周刊》2011,(88):64-65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班级授课制,在风行了三百多年后,其固有的种种弊端逐渐显露。一种针对班级授课制中无法顾及学生个别差异、难以因材施教的问题,促进所有学生最好地发展的教育模式呼之欲出,这就是分层教学。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最为合理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使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也就是采用“分层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策略,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逐渐缩小学生之间在认知领域方面的较大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自己的水平线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陆映月 《考试周刊》2014,(92):28-28
本文从课外阅读检测的重要性出发,首先明确有效的课外阅读检测应遵循导向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多维度原则,其次从检测的主体出发,认为课外阅读检测主体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在检测方法方面,有效的课外阅读检测应科学制订阅读方案并内嵌检测方案,还应注重激励机制。课外阅读检测的几个层次,应贯穿检测过程始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