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由常规教学效果可知,人体的血液循环知识抽象而难以理解,往往成为教学中的难点。使用不同的材料与方法建构人体血液循环模型,进行操作与演示,可以化无形为有形、化静为动,有助于学生从多方面思考,从而突破教学难点。模型的制作,不仅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更能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促其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2.
改进苏科版《生物学·八年级·下册》“人体的免疫防线”第1课时“人体的第一道免疫防线”实验,通过不同材料的组合与尝试,选择符合学生心智、易于操作的3个实验,利用猪皮、罗非鱼皮、鸡蛋的卵壳与卵壳膜3种方法来模拟探究皮肤的实验,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究中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皮肤对免疫防线的重要作用,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从而提高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以一道2021年苏州市会考题为例,分析模型建构对理解自然选择现象的促进作用,从而形成生物进化适应观,以期解决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不理解与困扰。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教材模型的优化与改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肋间肌与膈肌对肺通气过程的影响。将优化与改进后的装置重新组装在一个模型中,使之更符合人体特点,同时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锻炼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构建科学思维体系,使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相似文献   
5.
以苏科版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上册"植物的蒸腾作用"实验为研究对象,通过巧用注射器与透明软管,对教材实验进行改进,降低了实验操作难度、缩短了观察时间、使现象清晰明显,提高了课堂实验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反射弧的结构"一节课的教学,一直是初中生物学教学中的难点,学生不容易理解.教师可运用模型与建模的方法,通过对反射弧物理模型的进阶式建构,让学生更好地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此突破教学上的难点,助力生物学教学.  相似文献   
7.
8.
利用手持技术开展“人体的呼吸”一课中相关的探究性实验,在生物学教材基础上创新实验方法,通过压强、温度、湿度、心率等传感器,结合模型构建,测定呼吸过程中各成分与各结构的变化。教师尝试将数字化技术与科学探究相结合,将实验由定性观察转为定量分析,透过实验现象,从数据视角,追寻科学本质。在改进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助力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从而提升课堂的效度与信度,为中学生物实验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思维导图、雪花积木、下棋法及立体模型搭建等方法,建构食物网模型,从而理顺各条食物链,厘清各环节的联系,更好地理解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弄清物质和能量流动的途径,以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升科学思维及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