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科学家必须写作!在今日国际学术圈内,“出版图存”已是常态。本文仅以个人向国际期刊投稿的心得经验与大家分享,试图解析以英文撰写发表学术论文的成功关键,期能引发学术圈内更多的交流与经验传承,为华人学者争取更广泛的国际认同,更宽阔的学术空间及更深邃的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探讨台湾大学生对集体性及个人性特质的重视程度是否存在差异,亦探讨台湾大学生的自我增强是否较多表现在集体性特质上(如:合群、忍耐),而较少表现在个人性特质上(如:创造力、独立)。资料搜集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进行,样本来源为台湾北部和东部的大学生(N=164)。主要研究发现如下:(1)跟西方人相同,台湾大学生也有认为自己比别人优秀的倾向,有自我正向增强的动机;(2)特质的重要性评估与此项特质的自我增强评估之间有显着相关;(3)台湾大学生认为集体性特质比个人性特质重要,集体性特质的自我增强倾向会受到集体特质的重要性所影响,而个人性特质的自我增强倾向则会受到个人特质的重要性所影响。  相似文献   
3.
个人取向与社会取向的自我观:概念分析与实征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洛 《美中教育评论》2007,4(2):1-23,29
研究者探讨文化封自我观念的影响。经概念分析建立了“个人取向自我观的概念架构”与“社会取向自我观的概念架构”,分别包含了自我观中有关“本体性与结构性”及“功能性与运作性”的内涵。依此两套概念架构,研究者遵循心理计量的程序,编写了两套题库,另纳入其它相关量表,编制成正式问卷,对台湾大学生及社会成人追行大样本施测。以回收的839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社会取向和个人取向自我观的心理内涵皆为四因素的结构。据此结果选题后,编制成标准化的“社会取向自我观量表”(44题)和“个人取向自我观量表”(41题)。初步分析已确认两份量表之各分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俱佳。社会取向自我观的四个分量表与既有的“互依我”测量间的相关较高,而个人取向自我观的四个分量表则与既有的“独立我”测量间的相关较高,初步显示两份新编之自我观量表的区辨及辐合效度亦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