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教育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辈序是封建社会姓氏宗族中上下尊卑的排列形式。一般以诗形式表现,即有所谓内四诗和外四诗之别。内四诗是某姓共用的,外四诗是分房后某房(二房以下)的始祖自作的。它大约是明之后才流行于潮汕,故目前多有内四诗。如陈姓的内四诗是:廷佑光华受右虞,振承祚世树鸿图,家传海国顺风远,声起南天作上都。”谢姓是:行于仕思国,懋克泰复恒,友谦观晋益,德礼昭平治,诗书合怡谋,传家唯孝顺,奕世庆贤  相似文献   
2.
潮汕话中的多音多义字很多,造成这种现象有多种因素。本文概括为九种,并举例简析。  相似文献   
3.
跟现代汉语一样,潮汕方言的宾语一般出现在动词谓语之后,但在一定的条件下,有些受事宾语可以前置于动词之前。这一点现代汉语也有之,不过它比现代汉语出现得更为频繁。本文试对潮汕方言的宾语前置现象作较为具体的描述。  相似文献   
4.
村名有历史的稳固性,许多古村名现在仍继续使用,但也并不都是一成不变的。村名的改变有多种形式,其中有一种是采用谐音改字的方式来变更的。下面举潮安县庵埠镇为例试作说明,并由此探讨潮汕文化的某些内质。 庵埠镇现有31个行政村,其中有许多曾更改了村名,而用谐音方式改字的竟有11个之多,占了总村数的35%以上。谐音是一种修辞手法,它借助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把原来的字改掉,使人读起来声音依旧或者差不多,可是细研字义,意思却不相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动物喻人的一些熟语为考察点,推导潮汕文化的特点,以说明其实质。  相似文献   
6.
一 引言 1.1 “囝”是潮汕方言出现频率最多的词缀之一。关于“囝”已有不少人曾作了一些描写,但颇为简单,且有的有不妥之处。本文试图作较为具体的描述。 1.2 表示“儿子” “小”等意思的[k ia(?)],在潮汕方言中历来有三种写法:崽、仔、囝,流行最广的是“仔”。关于[k ia(?)]的字形,相邻的方言粤方言和闽南方言中的其他方言也与潮汕方言类似,莫衷一是。在这里我们有必要讨论一下。崽:①儿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