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7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测量长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直接测量或由于物体形状特殊无法直接测量的情况,如细铜丝的直径、圆柱体的周长、硬币的直径、油筒内最长的直线、电线杆的高度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同学们掌握以下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一、测多算少法由于测量工具精确度的限制,某些微小量无法直接测量,在测量时,可以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集中起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测量,将测出的总量除以微小量的个数,就可以得出被测量的值,这种测量方法叫做"测多算少法".  相似文献   
2.
又到春种时节,正是农家最忙碌的时候,五一长假,正好帮助乡下父亲把家里的春地耕种一下。  相似文献   
3.
陈传超 《学子》2013,(11):34-34
教材改革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教材的多样化是教材改革的重要体现。于是就产生了不同学科教材不同版本的组合,但在组合过程中由于不同版本的课程授课顺序不同,从而在不同课程间,尤其是像物理、数学这样联系较大的科目产生了一个同步问题。在教学中,笔者发现部分地区用的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教材(简称鲁科版)与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教材(简称人教版)就存在不同步问题,给物理教学造成诸多不便,那么物理教师应该如何结合教材实际,发挥教材优势,灵活运用教材,提高教学效益呢?  相似文献   
4.
液面升降题是浮力问题中灵活性较强的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浮力知识,通过比较变化前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得出结论,有两类题目:一是冰熔化成水后水面的变化;二是船上载体被放入水中后水面的变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越少在其中感觉到教育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们把这条规律看作教育技巧的核心,是找到了通向心灵之路的基础。如何把握这条规律,使学生在无意中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对于班主任来说是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我当老师这么多年,和许多人握过手,但唯有那一次握手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那天,我班的化学老师把一名学生送到我办公室,并怒气冲冲地对我说:“陈老师,这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课,还干扰其他学生,我说了不听,还顶撞我,你看咋办!”说完就转身离去,“砰”的一声带上门.这个学生叫李祥,他不爱学习,不守纪律,旷课迟到是经常的事.以前我曾多次找他谈心,尽管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他却始终面无表情,默然以对.现在该怎么办呢?一筹莫展的我突然想起李祥的父亲就在学校附近的工地上干活,何不把他请来,讲清道理,领回去让孩子学个手艺什么的,也不会虚度光阴.我主意已定,于是让李祥回到教室后,便去工地找到了他父亲,我习惯性地伸出右手,李祥父亲的双手很快迎过来.  相似文献   
7.
开放是相对于封闭而言,传统的物理试题条件完备,解题过程单一,结论确定,我们称为“客观题”或“封闭题”,其要求就是找出确定的答案,与此相反,题目条件不明确,求解问题不指明,解答过程不唯一,答案形式多样化的试题我们称之为“开放题”,大体可分为三类: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结论开放三种形式。下面结合近几年中考试题探讨一下开放试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8.
开放是相对于封闭而言,传统的物理试题条件完备,解题过程单一,结论确定,我们称为“客观题”或“封闭题”,其要求就是找出确定的答案,与此相反,题目条件不明确,求解问题不指明,解答过程不唯一,答案形式多样化的试题我们称之为“开放题”,大体可分为三类:条件开放、过程开放、结论开放三种形式。下面结合近几年中考试题探讨一下开放试题的解法。  相似文献   
9.
新学期伊始,总有一些班级由于种种原因,会更换班主任,也会有个别班主任临危授命,接手一个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的班级。面对此种情况,班主任千万不要怨天尤人,因为一方面这体现了学校领导对你的信任与肯定(这个决定肯定是在领导反复斟酌之后才做出的),你是最合适的人选;另一方面也能使你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得以锻炼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中关于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的论述有这样一段话:不同高度的大气压不一样,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以上对于大气压强随高度减小的原因并没有准确地说出.同学们都知道,海拔越高的地方.空气越稀薄,再加上有“天气的变化也会影响大气压”这句话,所以很多同学错误地认为:不同高度的大气压强不同是由于空气密度的分布不均匀造成的.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