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部分学生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还可以,但进入初中后很快就不适应初中的课程学习,所以教师要在以新"课标"精神为指导下,从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做好中小学数学教学衔接。  相似文献   
2.
陈俊柱 《考试周刊》2013,(21):65-66
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而创新思维是使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主要动力。数学教育的实践表明,由于教育方式和学生自身发展等原因,学生的数学思维的发展并不能够达到预期水平,特别是定性思维制约了创新思维的形成与发展。因此,研究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改革教学方式,让学生克服定性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3.
如今,县级图书馆举办讲座活动在一些发达地区已成一种趋势。然而少儿类讲座活动在陕西县级图书馆并不多见。这里以神木图书馆的少儿类讲座为例,对陕西省各县举办类似活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新“课标”精神的指导下,初中“质疑—思疑—解疑”的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通过转变教师的传统授课方式,达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因此,在创设情境、合作交流、答疑解惑、引导反思、激励评价等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探究式教学的理念,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其最终目的是有效地提高学生探究式的逻辑思维水平,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