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大雾笼罩北京的那天我们开往阿富汗战地记者总是穿行于炮火与硝烟中,用自己的汗水、泪水、鲜血去目击、体验战争及其酿成的苦果,甚至成为战争的牺牲品。但这是他们的职业,他们的任务是向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们再现战争的进程,传递亲历的战火的残酷与苦难后的感受。正如俄罗斯战地记者在寄语他们国内的读者和观  相似文献   
2.
5月7日,普京在总统就职仪式结束后,立即任命政府第一副总理卡西亚诺夫为政府代总理.10日,普京又致函俄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主席谢列兹尼奥夫,提名卡西亚诺夫为政府总理候选人.并请求杜马予以批准.17日,俄罗斯国家杜马以325票赞成、55票反对和15票弃权的表决结果,通过了对卡西亚诺夫的总理提名.一时间各路传媒的目光都在俄罗斯政坛这位第二号人物的年轻面孔上聚焦.  相似文献   
3.
规范化是"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目标和重点。针对该课程在规范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规范教学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和拓宽教育途径入手,提出改进该课程被边缘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那短发,那天马行空般独来独往的气派,都在暗示我们:牺牲的就是那位喷赤河渡船上正在进入阿富汗的女记。这也许是一个永远也无法证明的感觉。我们撤出来了,她却在苍茫中正走入战争的阴霾。  相似文献   
5.
爱好和平的人们最不愿看到战争报道,但在当今世界,战争报道还无法消亡。一些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战事报道或许能给人们带来一丝慰藉。然而,像新华社记者从北约轰炸科索沃的现场发回的特写《梦魇从天而降》,这样用调侃、幽默的手法记录战地新闻的报道,也许并不多见。 3月24日北约对南联盟发动空袭后,新华社驻外分社及时派遣记者赶往冲突第一线,从空袭现场发回了大量动态消息和一批生动、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 1999 年第五期《新闻与写作》“在硝烟中采访的中国记者”栏目中,发表了光明日报许杏虎、人民日报吕岩松、中央电视台顾玉龙、新华社义高潮的文章,介绍了北约轰炸南撇时中国记者冒着生械险,在硝烟中采访的情 “9·11”事件后、阿富汗的战火、成为世人关注的热点,中国记者也赶赴第一线采访。他们在艰险的条件下是怎样工作的呢?希望贵刊能够介绍一下。编者按 应读者陈雷的要求,我们请新华社派往阿富汗采访的记者组组长陈俊锋在百忙中写下了这篇在战乱地区采访的经历和体验。  相似文献   
7.
亲历阿富汗     
美国开始轰炸阿富汗后,新华社于10月15日向阿富汗北部邻国塔吉克斯坦派出了一支报道小组。当时谁也不清楚,这个三人小组能否进入阿富汗这片战乱中的神秘土地。 10月23日,我们采访小组一行3人踏上了阿富汗的领土,实现了中国记者在阿富汗土地上零的突破。当天,第一篇以新华社为电头的稿件从这里发出。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是指人的自身的理性、情感、意志、心理、修养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属性的综合体现,是通过感受、体验乃至直觉、顿悟等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人的精神文化产物,对人的学习与工作具有动力、定向、维持、调节和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