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心理学理论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是:科学上很多重大发明与创新,与其说是问题的解决者促成的,不如说是问题的提出者促成的。英国科学哲学家波普尔曾说过,“科学和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活动大多旨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殊不知学生的提问能力是科学素养形成的必要因素之一。新课标第三部分课程目标的第三点也提出:“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提问能力的重要性。但是,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信息和调查了解发现,学生的提问能力存在着很大的缺  相似文献   
2.
陈兴长 《学苑教育》2023,(10):22-23+26
近些年“数学文化”一词在数学界虽已被引起关注,但在实际教学中,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环节的渗透状况并不乐观。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首先是对数学文化的认识不足,忽略了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其次是如何在课堂中有效渗透数学文化还未找到合理有效的途径。因此,本文主要从数学文化的教育价值、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原则、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途径等几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认知空缺,都有解决认知失衡的本能。创设情境就是利用这一点,通过学习个体对客观事物做出主观反应。当知识储备不能解决所面临的新问题时,会产生一种不和谐、不平衡的心理状态以及急需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也就是说情境促使学习个体产生认知冲突,产生困惑、矛盾等情绪体验。同时心理学还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决定学习迁移的根本条件。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着迁移现象,老师如能在教学中创设适宜的迁移情境,则可以促进学习的正迁移,使学生自觉地运用已有的认知,不断地去同化新知识,从而达到调整、扩充和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建立新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