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1.
中英两国高等师范教育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学教师的培养,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都有着各自的培养模式、方法、手段、措施。对这些模式、方法、手段、措施进行比较,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从而不断改善与加强本国的中学教师的培养,是十分必要与有意义的。中英两国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一个代表着东方文明,一个代表着西方文明,本文拟简略地对这两个国家中学教师的培养进行比较,从中探讨中国可以从英国那儿学到一些什么,以利于我国中学  相似文献   
2.
国外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高等师范教育改革给我们的启示华南师范大学黄裕胜,陈冀平综观世界,中学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工作已日益被各国政府所重视,“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也已逐渐成为共识。各国政府都在不断探索培养和培训高质量中学教师的模式、手段和措施,坚持不懈地进行...  相似文献   
3.
1 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基本概况2003年高考综合能力测试试卷总分150分,由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和政治六科综合为一份试卷。Ⅰ卷36题(选择题)共108分(2002年30题共90分),Ⅱ卷8题(非选择题)共42分(2002年10题共60分),全省考生平均分比去年高,难度小,多数考生在考场有答题的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学科教师培训活动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根据对广东省高中新课程教师培训过程的调查发现,“专家讲座 小组研讨”的培训方式较有效益,但也出现了专家讲座操作性不强、对农村高中教师尤其是新任教师关注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值得其他地区同类培训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5.
以有力举措推进跨校区本科实验教学工作跨越式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跨校区实验教学工作面临的形势,在改革实验室管理体制、加强实验系列人力资源建设、优化实验教学体系以及充分发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辐射作用等方面作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我们认为,适合我国国情的、面向21世纪我国高等师范教育最佳模式应是: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4+1”和“3+1”师资培养方式十中等学校教师的在职教育。一、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是高等师范教育的主体力量高等师范院校是否应当独立设置?这是一个在我国长期争论,并还在继续争论着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如果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长期纠缠不清,举棋不定,势必严重扭曲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办学方向,妨碍高等师范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由独立设置的高等师范院校来培养中等学校教师的师范教育体制被叫做“走向的师范教育”,简称“走向型”…  相似文献   
7.
教育实习最佳模式探讨:杂交,互补,共同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作者在认真总结大量国内外教育实习经验的基础上 ,并结合自己的实践 ,通过理论探讨 ,站在多学科杂交、高师院校与中等学校互补、高师院校与中等学校共同发展的视角 ,提出了混合编队教育实习这一具有一定创意的新的教育实习模式。  相似文献   
8.
高师院校创新教育与课程结构改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创新素质是当代师范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高师院校应当实施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实施与课程结构密切相关。本文在分析创新、创新教育及其地位和课程、课程结构及其地位的基础上,就建构适应创新教育的课程结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育实习,对于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合格的高质量师资具重要意义。传统的教育实习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足。本文针对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实习模式-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这种模式如果组织得好,能够极大地改善和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教育实习,对于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合格的高质量师资具有重大意义,传统的教育实习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许多不足。本针对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的不足,提出了一种新的教育实习模式-混合编队教育实习模式。这种模式如果组织得很,能够极大地改善和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