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教育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无名的裘德》所反映的伦理观,尤其是宗教观、婚姻观及自由观,在当时的英国社会遭受了广泛攻击。文章通过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对作品中所描绘的婚姻、宗教道德观进行了阐释,进而分析主人公裘德、淑在追求自由爱情过程中面临的道德困境、两人爱情悲剧的成因,以及哈代在作品中通过两个主人公体现出的违逆时代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2.
3.
在<李尔王>的译本中,原文中表示血缘本性关系的概念nature和love译成了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孝",使读者产生了错觉,仿佛莎翁在原作中宣传儒家伦理道德观.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悲剧似乎十分经典的契合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的忠孝观:正面有忠臣肯特、孝子女爱德伽、考狄利娅;反面有不孝女高纳里尔、里根,不孝子、不忠之臣埃德蒙.原著中,莎翁借助李尔所呼吁的孝道(孝亲报思)是一种美好的道德伦理义务,这正好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思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