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基于跨时测量恒等视角与知识图谱分析,文章对我国教育技术学较常探讨的变量"自我效能"量表进行了工具检测,并以四川省某小学三年级的197名学生为被试,前后测时间间隔为6个月。文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跨时测量恒等检验程序,依序针对不同恒等程度的模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数学自我效能量表不符合完全的度量恒等,放宽两道题项的参数限制后可达到部分的纯量恒等,但仍不及严格恒等的要求;跨时测量恒等性的结果会影响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论。基于此,文章提出建议:为了提升实验的内在效度,较长时间的实验研究应纳入工具的跨时测量恒等性检验。  相似文献   
2.
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是新课改所重视的问题.探讨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小学生数学课堂参与度的影响.首先通过德尔菲法对21位专家及小学教师进行意见收集,归纳出小学数学课堂最常见的4种教学方法,之后编制相应的小学数学课堂参与问卷,并对289位小学六年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行为参与方面,情景教学法带来的积极影响最高,讲授法带来的积极影响最低;认知参与方面,情景教学法带来的积极影响最高,讲授法与问答法带来的积极影响最低;情感参与方面,情景教学法带来的积极影响最高,问答法带来的积极影响最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