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记得李白坚在一次讲座上说过,李白在喝了酒后诗兴大发,很多作家也会在“腾云驾雾”(捏着一支烟)问捕捉写作灵感,更有作家到外采风的……想说的是。写作要有灵感,要有话可说,有事可记,有情可抒。那么,我们的学生。面对千篇一律的生活,何来灵感?何况我们在写作课上,  相似文献   
2.
当前幼儿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低门槛、终身化等问题,严重阻碍了幼儿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发展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重构,对幼儿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应具有高效能感、终身学习能力、教学反思能力和教学风格等新要求。为此,政府部门、师范院校和学前教育机构应从认证制度的调整、课程体系的改革等各方面提供完整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因学缘结构、经济待遇等问题,致使其在发展的意识、动力、精力和条件等方面存在瓶颈.文章从四个方面构建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支持系统:从内部动力出发,增强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意识;从外部政策着眼,保障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持久性;以财政支持为支撑,提供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动力;以培训为后助,满足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探讨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文化哲学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 ,给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辟了一个新的课程文化思维空间。新课程改革在以直面现实生活、彻底的人文精神为特征的广阔文化哲学视野下 ,重新思考人、课程与文化的关系 ,以期建立新的课程文化精神 ,实现课程文化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一路有你     
紫音的话:2006年中考,本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和《中学生阅读》中考版有71道大题被选入全国55个省市中考试卷。我们像十月的农人,抱着沉甸甸的谷穗喜不自胜。有不少读者说,中考成绩不俗,证明自己当初选订《中学生阅读》初中版、中考版没有错。下面刊发的这封来信,是一个老师的用刊感受。信原来写得长,情感充沛,细节动人。因篇幅所限,不得不割爱删削,在此向陈妙娥老师表示歉意。  相似文献   
6.
《我的第一本书》是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阅读提示里写道:学习这些课文,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教师教学用书》关于这一篇课文的教学建议是:教学时,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虽然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学生的生活比较遥远,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课文所展示的生活境况,去想像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那么如何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品味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呢芽这篇课文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理解课文的语句并不难,难就难在理解它深刻…  相似文献   
7.
在考试高于一切的今天,学生早已被大大小小的考试挤压得没有丝毫自由发展的空间。学生长时间地被关在课室里,表面上看,他们学了很多东西,因为学校尽心,老师费心。事实上,学生厌学情况非常严重,表现为无心上课,为数不少的学生抄作业是常家便饭。基于这样的情况,学生作文中不可避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伦理学关于关怀伦理的相关研究,为勾画中小学女性教育的理想图景提供了蓝本。在关怀伦理的指导下,女性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在目标上应定位于性别分层基础上对自我完善的诉求;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应致力于建立性别公平化的多元文化课程,在课程实施上应关注男女学生学习的机会均等,在课程评价上注重情感态度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重庆市要建设两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若干所多科性大学和单科院校,若干个具有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形成具有重庆特色,适应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到2020年,要建立起完备的、高水平的重庆高等教育体系,基本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陈妙娥 《教书育人》2011,(12):30-31
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理论基础,主要指的是那些影响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基础力量"或"决定性因素",如方法论、指导思想、研究成果等。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哲学基础主要体现在马克思的实践观和人的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