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8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阿坝州藏羌服饰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其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坝州藏羌民族服饰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审美及旅游开发价值。从旅游学的角度分析,阿坝州藏羌民族服饰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的策略包括服饰商品、节庆活动与服装表演以及文化参与体验型旅游产品等。  相似文献   
2.
我特别喜欢读书、藏书,但图书出版上的一些小事,却往往影响读书和藏书兴趣,这小事有三: 一、序言过长。时下有的书序言越拉越长,大有喧宾夺主之势。许多书根本没必要加序言,  相似文献   
3.
《禁锢与超越》(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蓦然回首丛书”中的一种)一书,虽然只有15万字,但我却看了很长时间,原因是其中的错误太多了,令人不能卒读。且不说书的内容,单它那文字和知识性  相似文献   
4.
“毒药猫”现象在中国岷江上游社会造成了一定程度潜在的恐慌,当地社会的“释比”、“喇嘛”、“道士”和一般个人对“毒药猫”造成的疾病和危险采取了禳除仪式,象征性地治疗“毒药猫”之恶。文章主要分析了羌族“释比”禳除“毒药猫”的仪式,并分析此仪式和相关的叙事背后的社会本相。  相似文献   
5.
岷江上游普遍流传着关于“毒药猫”的神话、故事与传说,对这些乡土叙述文本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岷江上游地区独特的地方性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近十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从理论到实践,在政府的有力引导下已渐深入人心。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了重大成就。羌年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首批世界急需保护非物遗产,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羌年的传承人情况如何?他们传承的经历与口述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参考。我们需要继续携手努力,把这项珍贵的人类遗产传给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阿坝州及绵阳市部分地区是我国羌族的主要聚居区,也是羌语言文字应用的主要区域."5.12"汶川地震后,羌语言生存的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法规,我们对阿坝州及北川县的羌语言文字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现以羌语文应用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对策建议等为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岷江上游普遍流传着关于“毒药猫”的神话、故事与传说,对这些乡土叙述文本进行调查、收集、整理、分析,有利于深入了解岷江上游地区独特的地方性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押韵成语对联选》(以下简称《对联选》),自称是模仿我国南朝周嗣兴撰写的《千字文》而编成的“有益读物”。据说这本书能收到“一矢三雕的效果”。但读罢全书,却令人感到兴味索然。在汉语成语研究中,将成语以对联的形式编辑出来,应该说是值得肯定的事情。但由于编著者治学态度不够严谨,缺乏应有的专门知识,致使本书给人以粗制滥造之感。(一)对仗不工。对联,是中国一朵传统的艺术小花,它在形式上有严格的要求,最主要的是要对仗。不仅字数对等,而且句法、结构要对仗,平仄也要协调。《对联选》对仗不工的主要表现是:  相似文献   
10.
“毒药猫”信仰是岷江上游地区居民对身体的一种主观文化建构,它背后的社会文化情景是人们对“疾病”和“灵魂”的认识观念.以及更广泛意义上人们对“秩序”与“失序”,“疾病”与“健康”的认同与区分。对岷江上游“毒药猫”信仰案例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多角度、多层次认识人类自身的“身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