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陈宗远 《成才之路》2009,(15):15-16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教学手段,都应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去,成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直接因素是学生对知识的加工水平。营造不同的教学环境,会出现不同的学习结果。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不同的学生对知识采取了不同的加工方法。教师的一切努力,必须经过学生的大脑,以学生的“学”为中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学”的质量,教师只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相似文献   
2.
陈宗远 《成才之路》2009,(20):45-46
一、以教师讲为主,变为以学生“学”为主 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数学课中注入式、一言堂的教学现象还普遍存在,课堂成了讲堂,教师成了“讲师”,学生则成了观众。这种灌输式教学。剥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权利,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当然这样的课是不成功的。数学教学效果,不是看教师“表演”的多么精彩。而是要看学生是否真正地参与了教学,教师要突破“自我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中学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