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进入20世纪以后,反乌托邦思想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卡尔·波普尔对乌托邦思想的批判尤其激烈.他认为:乌托邦工程的哲学基础和立足点是站不住脚的"本质主义",它蕴涵着通往极权主义的危险因素.卡尔·波普尔对乌托邦思想的批判存在诸多问题,他对乌托邦思想也存在一些误会.事实上,卡尔·波普尔仅仅是对极权主义进行批判而已,它并不能构成人们去反对乌托邦的充分理由.甚至,在他的思想里,依然存有着浓厚的乌托邦色彩.  相似文献   
2.
在语义规则上,"发展"一词蕴涵着在伦理上更好的价值取向,它并非表示与价值无涉的、杂乱无章的变化。因此,正是"发展"自身而非其它附加因素使得人类社会的发展实践具有伦理规范与价值色彩。"发展"自身所固有的价值色彩为人类的当下存在打开了未来性的向度,它引领人们先行进入到未来,去为当下的发展实践做积极的道德原则勾勒,并以此原则来统摄当下的发展实践。在具体发展实践中,主体性之人能够基于其理性慎思在多种可能性中做出自己的合情、合意、合理的选择,该选择赋予了人类的自由、价值与尊严。  相似文献   
3.
实施快乐数学教学,寓教于乐,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化抽象为具体,使抽象深奥的数学道理浅显易懂,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结合新课程实践,探讨了实施快乐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乌托邦是思想家们对当下社会批判和反思,以及对未来社会美好期望的产物.几乎所有的乌托邦者都要诉诸教育来实现自己的理想社会.在这些思想家们看来,只有教育才能恢复人性的善,教化出理想的人,并最终通过他们组成理想的社会.乌托邦对教育的诉求反映出乌托邦对当下社会变革所起作用的软弱性,但同时也保留了乌托邦的期望精神,在时间长河里为乌托邦的实现留下良好的缓冲,同时,促使人类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乌托邦与意识形态都具有观念的特征,两者在形式、内容与功能上都有着极大的相似性。但是在本质上,乌托邦并不等同于意识形态,乌托邦具有引导人们超越现实的能力,它对于社会发展而言更具有积极的意义;而意识形态则往往以维护当前的社会存在为目的。混淆乌托邦与意识形态阻碍着人们对于乌托邦的正确理解。在实践生活中,我们可以用现实标准和价值标准来区分乌托邦与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个以因特网为纽带的高度信息化的信息社会。不管人们愿意与否,随着网络时代的现实存在。网络文化作为对现实社会的反映的一种新型社会意识,已经悄然崛起并逐步渗透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不可避免地与传统文化发生了许许多多的摩擦。本文就网络文化的社会特征浅谈一下在这个新的时期里,如何利用传统文化中精华部分之一——“诚信”,使之古为今用,继续在社会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人际关系功能,以求有益于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制度的重建。  相似文献   
7.
一、机械运动1.什么是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研究机械运动时,必须选取参照物;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被选取的参照物既可以是运动物体,也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不管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物体被选作参照物后,都认为是静止的,不动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