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体育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文化学的角度来说,新疆是民族融合之地,双语教育课程资源极其丰富,但是制约新疆双语教育发展的根结在于双语教育资源匮乏。结合新疆双语教育实践,需要重新审视课程资源观。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不仅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也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突破口,学生和教学环境是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从教学质量的角度来说,双语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了解中华民族文化和国家文化,同样也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促进民族均衡发展,提升民族教育质量。从社会发展角度来说,双语教育是促进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主要国家政策。通过梳理新疆双语教育发展的历程与成就,分析了双语教育的现代意义及其性质。  相似文献   
3.
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教师如何应对技术压力、激发其教学创新动力、提升工作绩效,是教育技术变迁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基于此,文章以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为调节变量、技术压力为自变量、教学创新行为为中介变量、工作绩效为因变量,设计了有中介的调节效应假设模型;随后以江浙沪地区的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数据分析和假设验证,探究了技术压力对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技术赋能的教学创新行为能够显著提升教师工作绩效;技术压力会阻碍教师的教学创新及其工作绩效;教学创新行为在技术压力与工作绩效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技术压力对工作绩效的直接效应和教学创新行为的中介效应均受两种思维模式的调节。文章的研究结论为教师技术压力的缓解提供了思维调节的思路,为教师利用技术创新教学提供了效益证据,并为数字化转型在教师层面的推进提供了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4.
乡村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教师作为"新乡贤"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公共精神对乡村文明建设具有重大价值.乡村教师公共精神经历了明清时期的逐渐彰显、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减弱到复苏、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升温、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再次回温的历程.当前,由于乡村城镇化、教师专业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乡村教师与乡土社会逐渐疏离、乡村教师公共角色逐渐退场成为其公共精神面临的主要现实挑战.乡村教师要在育人实践中提升自身公共精神,在乡村社会中萃取公共精神的养料,秉持"走出去、引进来"理念培植公共精神,从而为打造符合乡村振兴需要的"新乡贤"力量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5.
双语教育规范是双语教育规律对教育主体行为的必然要求,是教育行为规则和准则的统一体.当前,双语教育进入亟需提高质量的阶段,双语教育办学行为的规范问题成了双语教育研究领域的重点问题之一.研究以田野调查为根据,从外部规范和内部规范两个层面,探讨双语教育办学行为的规范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得军 《中华武术》2013,(10):56-57
提高跳跃运动能力的方法很多,如负重半蹲跳、直腿跳、跳台阶、跳深、跳远等,然而在练习过程中如果违背人体运动规律或者保护不当均可能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本文分析几种常见的运动损伤,分析其受伤原因,介绍康复的方法及手段,为教练员做好预防运动损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根据研究和调查发现,与新课程配套的练习已经成为影响新课程推行的主要因素之一。许多教师不满意目前的配套练习,认为目前练习不能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与新课程教材不匹配,不利于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课程资源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提出的一个重要观念,是课程实施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目前,学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