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8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尚简用晦的“春秋笔法”是古代小说家叙事写人的重要手法之一,它是一种蕴涵着丰富阐释能量的叙述手法,这直接导致了文本巨大的审美张力,从而赋予读者以自由的审美创造空间。不同读者具有不同的审美趣味、鉴赏水准和接受心境等,而“春秋笔法”又赋予小说文本以很大的开放性,这势必造成小说主题阐释的多元性和人物性格解读的争议性,这也正是某些小说能焕发出持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陈才训 《天中学刊》2001,16(1):77-80
<诗经>中有相当数目的情歌吟咏于水滨河畔或与雨水密切相关.究其深层原因,这与古人对水的崇拜分不开.古人认为,水乃万物之源,水蕴含着神奇的生殖力,人也从水出.因此,女人临水或与水接触,便能获取生殖繁衍能力,多子多孙.  相似文献   
3.
《史记》歌谣谚在艺术和思想上具有多种功能,主要体现在它们为作品设置悲境,塑造人物形象,为作品语言增色;发挥美刺功能及展示汉代社会风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与西方小说相比,中国古典小说多以言行来间接暗示人物心理,而非情节性的直白式心理描写则比较少见.这种间接而含蓄蕴藉的心理描写方式固然能给读者提供审美创造的自由空间,然而,直白式心理描写的缺失,也使读者无从直接获知人物言行背后的心理动机,而只能通过人物言行的暗示来作出种种揣测,从而造成对人物形象解读的差异性;有时缺少心理流程的描写,也影响到对人物性格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结果期待意识作为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审美心理,它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及大量名续书的出现,都产生了明显影响。同时,它还对中国古典小说特有的章回体形式、宋元话本结构形式、叙述方式及视角、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6.
文化批判中,许多人把包办婚姻看作是传统文化结出的恶果,然追溯中华古老文化的源头,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中国古代婚姻史上始终占主导地位,但至少在先秦时期,婚恋自由还是部分存在的,这是《周易》,《周礼》,《诗经》,《左传》等典籍中都可看到,而孟子其“父母子命,媒妁之言”只是就求仕应以其道所设一喻而已,谈论中心绝非婚姻,因此,才能观先秦婚恋全貌。  相似文献   
7.
《水浒后传》是文人独创型小说,它不再像世代累积型小说《水浒传》那样,为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一味地以夸张手法来塑造具有浓厚传奇色彩的类型化草莽英雄,而是显示出文人特有的英雄观。具体说来,不再以夸饰笔法渲染英雄们的力与勇,而是侧重写其对生活的诗意追求。他们不再像《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那样不食人间烟火,排斥儿女之情,而是变得更有人情味,对女性和婚姻采取了欣然接纳的态度。同时,其中的女英雄的性别意识也开始复苏。这些在海外建国的英雄们不再夸示武功,而是笃信儒家礼制,推崇文治。  相似文献   
8.
陈才训 《天中学刊》2005,20(4):70-72
汉代产生了大量歌谣,它们的兴盛与汉代的社会现实、“举谣言”的官吏考核制度、察举制举荐人才的措施、贵名节的社会风尚及“清议”品评风气、乐府机关的设置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史记》歌谣谚在艺术和思想上具有多种功能,主要体现在它们为作品设置悲境,塑造人物形象,为作品语言增色;发挥美刺功能及展示汉代社会风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楚文化本身固有的悲情因素;汉代“以悲为美”的风尚;现实政治生活遭际带来的巨大痛苦,是造成汉帝王后妃楚歌悲剧色彩的主要原因。楚词歌、乐、舞的混融状态;汉代倡乐之风的盛行;充分抒情的需要,是造成汉帝王后妃楚歌歌、舞、乐三位一体混融状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