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
我喜欢听帕格尼尼小提琴第一、第二协奏曲,深为演奏大师高超的演奏技巧所折服。我欣赏盛中国的“新疆之春”。我也想听俞丽拿演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协奏曲,那时而激昂、时而悲戚、时而奋进的旋律令人入迷。但我更喜欢昕的还是我那未满6周岁儿子演奏的《霍曼》小提琴练  相似文献   
2.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使得在汉语中不言而喻的东西到翻译成英语之后变得难以理解。本文借用奈达对文化所下的定义和分类,通过具体实例讨论“加法”技巧在《围城》文化词汇翻译中的巧妙应用,以期对翻译学习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3.
4.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典籍英译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本内涵的掌握程度不同,直接影响了译文的呈现,造成了译本的多样性。本文对理雅各和陈荣捷的《中庸》节选译本提出批评与鉴赏。  相似文献   
5.
《匆匆》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文章朴素缜密、清丽脱俗,被许多翻译家译成英文。本文选取朱纯深和张培基的译文进行对比,从英汉语言音律美的角度探析叠词英译。旨在了解英汉语言的不同音律特征,从而更好地对叠词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6.
韦努蒂解构主义翻译策略主张在翻译时将传统的强调通顺的"归化"翻译策略转为解构目的语语言特征且带给读者陌生感的"异化"翻译策略。在中国网络新闻英译中,在翻译中国社会新词、中国传统物质文化词汇、反应中国社情的词汇以及文化新词中使用音译、音译加注以及直译等异化翻译策略能够更好地展现中国社会全貌和中国价值观,从而使外国读者了解更真实的中国。  相似文献   
7.
整合课程设置优化口译教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对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专业口译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国内专业口译教学上存在规模小、专业化不足、课程设置不当等诸多问题。文章结合专业口译教学实践,提出利用现有教学资源强化外语基础技能训练、整合口译课程群建设等优化专业口译教学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日常语言中,存在着大量视觉与嗅觉、味觉、触觉、听觉感官相通的“一通多”视觉通感。这类将其他感官特征映射到视觉感官的隐喻性表达,是建于视觉的独特生理特征和源于过去经验的认知联想基础之上的。视觉通感的认知构建,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感官域间的相似性心理联想;二是其相似性的认知突显。  相似文献   
9.
语言信息处理观与口译笔记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学信息处理理论认为技能习得是从控制化信息处理过程逐渐过渡到自动化的信息处理过程。口译笔记实质上也是一种认知技能,口译笔记这一技能的习得也遵循着控制化到自动化的过程。口译笔记的陈述性知识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形成自动化的程序性知识,只有经历这一过程,译员才能熟练运用口译笔记技巧进行口译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