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借助降维分析的方法,例析中考题中四类以行程问题为背景的一次函数图象信息题(包括单图象型;双图象型;图象不全型;图象综合型)的解决过程,引导学生画行程线段图,达到化抽象为直观、化繁难为容易的教学效果,诠释教应有"方",学才有"效"的教学观念.  相似文献   
2.
例如图1,直线y=4/3x与双曲线y=k/x(x〉0)交天点A,将直线y=4/3x赂下平移个6单位后,与双曲线y=k/x(x〉0)交于点B,与x轴交于点c,  相似文献   
3.
初中的概率是建立在等可能性基础上的古典概率,又是统计学中概率的理想结果.由于概率知识涉及到公平性,抛掷结果的偶然性及概率问题的不确定性等因素,较易受错误直觉的误导.虽然教材通过大量重复的实验,先获得频率稳定值,再概括概率定义,让学生经历实验、观察、猜想、验证活动,获得古典概率的计算方法.但学生在处理概率问题的计算时还是容易出错.概率问题为什么颇有争议,  相似文献   
4.
陈明儒 《数学教学》2014,(6):13-18,41
教书二十几载,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在心头:有没有这样完美的几何题,通过不同方法求解,达到贯通初中图形与几何几乎所有核心知识和方法,而且代数知识也有涉及.教师选择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样例,使学生站在知识系统的高度去审视整个初中图形与几何知识,课后再选几例供学生自主探究,进而达到异曲同工拓视界,  相似文献   
5.
例求作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其两邻边的长为a和2a,且对角线所成的锐角为60°.这样的平行四边形( )  相似文献   
6.
正文[1]介绍了定比分点公式的向量形式及其在解决平面几何问题中的应用;由于定比分点的向量形式所涉及的基本图形与张角定理所涉及的基本图形相同,因此对于文[1]中所涉及的一些平面几何问题也可运用张角定理解决之,本文介绍张角定理及其在解决平面几何中的应用.供大家参考.1定理及其推论张角定理:由点P出发的三条射线PA,PB,PC,其中∠APC=α,∠BPC=β,∠APB=α+βπ,  相似文献   
7.
近期拜读文[1],谈到用"位似旋转变换"求解动点路径问题,引发笔者思考.有关动点路径问题,或者与动点有关的线段最值问题,是当下中考热点和难点,研究文章见诸许多杂志,各叙己见,文[1]是其中一种观点.但是,作为一线老师,若照搬文[1]的方法,显然超出学生的知识范围及能力范畴,据此给学生授课,恐怕学生难以接受.有没有比较浅显的思路,易于操作的方法呢?笔者采取"相似用两次"的视角,解决此类问题,与读者们交流,以期能擦出更多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8.
以往求解线段(线段和)的最值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是将所求线段进行等价转换,或者通过图形变换,将所求问题变成要么求两个定点之间的距离,要么转化成定点到直线的距离。但是新近出现一些线段最值问题,尽管解决问题的依据还是一样,但是学生碰到这些问题往往束手无策,成为几何难题。笔者为此作了一些研究与总结,现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9.
10.
正相似三角形知识作为平面几何的核心内容,也是竞赛题命题的重点.虽然平面几何竞赛题的求解方法多样,但本人对近年来的竞赛试题研究分析,发现许多试题均可以通过两次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简称"两次相似")解决.本文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两次相似"在解竞赛题中的应用.1证线段相等(或求线段长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