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教育   4篇
科学研究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介绍应用了ARM7作为控制器和FPGA,基于嵌入式系统的电力线路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计。总体设计思路、电压电流采集电路和数据处理,软件部分给出主程序流程图。主要特点是嵌入式硬件模块化设计,系统的可扩展性,应用多任务实时操作系统,以及系统的可在线编程等。  相似文献   
2.
贫困群体利益表达渠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调查结果看,在贫困群体中间,普遍存在着对体制内利益表达渠道的“不利用”、以及“表达无门”、“表达无用”的现象。与此同时,他们的表达渠道,基本上也被局限在最基层的社区行政机构。这样一种现象,反映了社会利益结构的某种断裂现象。  相似文献   
3.
征地农民的市民化——上海市的调查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农民市民化”的问题往往被视为“城市化”问题的一部分。如果取另一种视角,以城市社会学为基本范式,从探讨“农民”与“市民”的属性差异、市民化所涉及的人们生活意识和生活式样的变化等问题入手,来解释农民在市民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实质所在,或许能使我们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过程达到更深切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教育制度背后隐含着社会的孩子观:孩子是什么、应该成为什么,这些观念决定或影响着教育的模式和内容。如果教育出问题,原因或是人们的孩子观与社会的实际状况不相适应,或是制度本身偏离了人们的孩子观。 近代以来,在中国居支配地位的孩子观经历了一个从“家族本位”到“民族国家本位”再到“家庭—民族国家本位”的演变过程,近代教育制度也在这种观念脉络中建立并演变。  相似文献   
5.
6.
在日本读书时,有位社会学的老师曾征求我的意见,说暑假想带学生到上海去作“社会参观”,并说有的学生想参观中国的大学生宿舍,因为他们听说中国大学生的住宿生活是由学校组织管理的,觉得好奇。我说暑假里学生都放假了,看不到什么的。老师又说,有的学生想参观上海的居委会,因为日本没有这种基层行政组织,还有的学生提出来想参观中国的市政府,因为他们听说中国的市政府里是没有市民的,觉得有点不可思议。我斟酌了一下说,参观居委会的主意不错。参观市政府?这可不比看戏,恐怕是出钱也不行的。总算在这一点上,外国人不会比我们更有特权。可是,回…  相似文献   
7.
教育制度背后隐含着社会的孩子观:孩子是什么、应该成为什么,这些观念决定或影响着教育的模式和内容。如果教育出问题,原因或者是人们的孩子观与社会的实际状况不相适应,或者是制度本身偏离了人们的孩子观。近代以来,在中国居支配地位的孩子观经历了一个从“家族本位”到“民族国家本位”再到“家庭—民族国家本位”的演变过程,近代教育制度也在这种观  相似文献   
8.
陈映芳 《大众科技》2010,(6):146-146,98
介绍了根据地铁混合变电所具有的独特环境要求和使用功能需求,提出基于以太网的地铁混合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