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教育   42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小学语文"情理课堂"是一种脱胎于传统教育思想的教学主张,致力于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情感和理思潜能的同步发展。文章从教学主张的母语根性特质,教学目标的儿童成长指向,教学特征的语文素养内涵以及教学策略的读说思悟和训练等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这种教学主张在母语教育传承与超越上所作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民办教育逐步纳入正常发展的轨道,一些办学历史较长的公办学校不可避免地介入了激烈的教育市场的竞争之中,自然面临着竞争的考验.办学历史久长,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学校拥有的本体优势.如何发挥这一潜在优势,引导学校走上内涵发展的道路是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3.
“理思”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对文本的内容、形式以及阅读过程进行适度的追问。具体来讲.它又表现为对文本蕴涵的道理,包括哲理、真理及人伦常识等行为准则的关注,对学习方法、策略、规律及习惯养成的重视,对作者的思路、作品的文路以及语言文字的结构特色等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形式上的追问。  相似文献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未来10年,我国将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这里的质量不仅是教学的质量,更是学校的育人质量,学生的成长质量。一、质量源自于课标更出自于规划1.坚持规划可以形成机制质量的内涵首先应该是品质、素质,其本质是人的成长。从人文的角度审视,教育质量应该是教育的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堂要追求情理合一的境界,是基于对中国传统情理教育思想的一种继承。同时,也是基于对当下语文课堂重情轻理现状反思后的一次传统复归,是对语文课堂本质的一次澄清与溯源。  相似文献   
6.
在以情感为主要特征的语文课堂中,适当挖掘教材的"理"元素,能够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过程中,对文本进行一番冷静的思考,以求达成"情感丰富"与"理思深沉"的相融相通,追求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目标的同步达成.明晰"道理",让情感饱满厚重;感悟"文理",让思维走向灵动;探寻"学理",让课堂充满智慧.如能挖掘这些"理"的元素,小学语文课堂必将走向智慧与灵动.  相似文献   
7.
考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因此,在思想认识上要重新定位,使语文考试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环节,在卷面设计上,卷面材料应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考试过程应成为学生语文实践的经历;考试成绩的描述应呈现学生语文学习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经熟知诗句的基础上,引导细读,并理解诗句的意思,正确掌握“吟”与“晖”的写法与含义。  相似文献   
9.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 一、语文素养拼盘(25分) 1.名著我知道。(17分) ①《三国演义》是我国一部家喻户晓的名著。作品中刘备曾告诫儿子刘禅,大意是:坏事虽小但不能去做,干多了就变成大坏事;好事虽小,也不能因为它小就不做。再大的好事都是从点滴开始的。  相似文献   
10.
(一) (初读感悟"我"第一次抱母亲的动作和感受:使劲 难过) 师:到底是怎样的一位母亲,让"我"抱她之后心里难过、愧疚不已呢?你从字里行间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生:我发现了一个辛苦的母亲."在我的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