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教育   9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在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国际交流的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冲击和挑战。需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观指明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内容、时代主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模式和动力。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应对网络科技、就业压力、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变化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机制等问题,树立开放式的、差异式的教育理念,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环境,开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途径,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近红外光谱是一种快速、无损、可实现多组分同时测定的分析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近红外光谱的发展、测量原理、技术特点.并对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肥料成分分析中的应用及前景进行了总结。近红外光谱在肥料成分分析中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利用近红外反射光谱(NIRS)分析技术快速测定各种畜禽粪便主要肥料成分含量;二是应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土壤及土壤肥料学科中的应用;只有极少量的关于混合(复合)肥料的研究。随着近红外光谱技术的不断成熟,除了应用范围将不断拓宽之外,相信对于目前较为空白的应用机理的研究也将越来越深入、细致及严谨。  相似文献   
3.
冷战结束后,以美、苏为首的两极对峙局势被打破,世界格局呈现了多维发展趋势,纷繁复杂."一",美国的军事地位;"三",三个经济图;"五",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七",西方七国首脑会议,这一组数字组合可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及国际关系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及表现.  相似文献   
4.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作为我国社会领域当中的一场重要变革有着其深层次的环境根源。环境对高校后勤改革而言具有决定性重要的意义。当前高校后勤改革面临着两大环境,即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自然环境包括高校的基础环境、规模环境、经济环境、信息环境、素质环境;人文环境包括政策环境、舆论环境、成长环境、经营环境和战略环境。  相似文献   
5.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学说的重要内容,由此而延伸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理论更成为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在中国共产党的历次集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青海省高等院校坚持在活动中总结一般规律,做好各项"规定动作",解决普遍性的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在各项活动中结合工作实际,自主创新,解决具体问题,做到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机统一,创造性地总结了集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成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Google Earth的GIS教学改革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使GIS教学面临新的挑战.Google Earth的出现,给GIS行业带来冲击,也给GIS教学带来了改革思路.该文开展了基于Google Earth和实验教改尝试,得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创新与升华。教育的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大学生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后备人才的质量。高等院校和教育工作者都应充分认识到以人为本的科学理论的价值,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融入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这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无为”学说的研究讨论,提出以老子的“无为”精神,作为我们进行企业管理,建立企业文化的有效途径,以企业文化的“元为”,促进现代企业的“无不为”.企业领导者通过体验老子“以天道明人道”的精神,以职工之心为心,以市场之心为心,以无为之心,创造无不为的现代企业.  相似文献   
9.
土地价格的涨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安定与动荡、经济繁荣与衰落的睛雨表。民国前期,东北地价处于不断上涨的态势,1930年后,东北地价开始暴跌。影响东北地价变动的因素很多,地质、粮价、币值、地租、政治状况、人口和土地需求等因素对地价的变动都有显著的影响。民国时期东北地价变动产生了复杂的影响,如土地向不在地主手中集中、地力普遍下降、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化和匪患严重等。  相似文献   
10.
发生于明崇祯十三、十四年(1640—1641年)的灾荒遍及全国各地,被当时人称之为“亘古奇荒”。这次大规模的自然灾害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地区上的广泛性对明代社会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将风雨飘摇的明王朝拖入了更深层次的危机。灾荒对明王朝赖以生存的江南财富集中产区的破坏与影响加剧了这一危机。本文拟对崇祯十三年、十四年浙江灾荒的状况作初步的研究,以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